放大圖片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畫像(右圖)與其在山東濟南的故居(左圖)。 資料圖片
本篇要分析的是著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聲聲慢》。李清照,外號易安居士,祖籍山東。她出身於優裕家庭,與丈夫趙明誠恩愛非常,但又因丈夫外出赴任而經常分隔異地,故早年作品多表達與丈夫之「閨情」,或是甜蜜、或是思念,表達的思想感情狹隘,成就不大。及後,李清照面對人生境遇的大轉變──金兵入侵,她被迫逃難到南方。這時丈夫病死,餘下李清照一人境況淒涼。這時她的詞作於內容上有很大的改變,主要是抒發感時傷事、懷鄉悼亡的情感,同時亦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甚至對國破家亡的感傷。
《聲聲慢》可說是李清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通過描寫殘秋之景,從所見所聞所感,帶出詞人的孤寂落寞、悲涼痛苦之愁緒。對於其確實寫作時間未能詳細考據。然而根據這首詞的風格、內容等,學者皆認為作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她南渡之後適逢丈夫去世,面對一連串的打擊之下而作的。因此,詞中表達的那種濃濃的哀愁可說是令「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語譯:
我在東尋西覓,然而發覺只有冷清的感覺,心內不禁淒戚悲傷,想要尋覓的東西根本沒有。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入睡休息。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大雁飛過,正感到傷心的時候,卻發現雁已是老相識了。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有誰願意去採摘?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景況,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我心中的哀傷!
上片一開始運用了七個疊詞,有層次地把從外物到內在的感覺鋪寫出來。
疊字連用 感覺更強
作者一開始先尋尋,而「覓」比「尋」的程度更高,不僅找,而且更仔細地搜索。可惜,作者要找的根本無法得到,故不禁醒覺,發現室中只有自己獨自一人,頓時感到冷清。冷清除了是氣溫,亦是室中無人的寫照。接着,面對這種情景,心中的淒慘之感油然而生,戚戚更是深入寫出了由淒慘到淒戚那愈發嚴重的悲哀。下片提到的黃花,是作者眼前景,亦可說是自比。李清照的另一首詞作《醉花陰》有這麼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花是作者的投射。她以零落的黃花無人堪摘,自傷自己因過度哀愁,更因已步中年,致令容顏憔悴,加上丈夫已逝,抒發再無人愛惜的感慨。■吳一敏 資深中文科教師
作者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中文科主任,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優秀教師等獎項。
學校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是全港唯一一所在中文科採用完善自編教材的學校。整套教材由初中至高中一共[10]冊,並配以寫作及口語課本,是一套高度切合考生需要的教材。該校中文科教師師資優良,多位老師獲獎,更獲邀至兩岸等地作分享交流;考生於中文科的成績更錄得連續數年9級增值。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