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這幾年的寫作卷變化甚大,各種新穎的題型相繼推出,如四格漫畫、寓言故事等,但當中仍然保留了過往常設的敘事抒情文,故此,同學若對新題型沒有太大把握,不妨多操練有關試題,更要特別留意續寫段落的題目,其在2014年及2015年皆有出現。
不少同學在寫這類題目時,往往淪為單調呆板,感悟未見深入,又或是敘事與抒情的比例失衡,詳略不均,而如何能夠做到鋪敘輕重有致、立意深刻?筆者就以本屆文憑試的題目「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作為示例。
我們先要了解題目的寫作任務,當中要求考生續寫一篇日記,開首為「三月二十八日(星期六) 晴 今天我沒有帶手提電話外出,因而有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在此同學需要進行審題。首先,日記所記載的是當日發生的事情,而看到「星期六」,同學便不應寫日常上學、上班的情境,還要清晰交代「不一樣的經歷」是由沒帶手提電話所引發的。這些地方說起來似乎顯而易見,並不是甚麼語言陷阱,但同學在應考時因心情緊張亦有可能會出錯,故須多加留神。
再來便是選取寫作素材,確定立意。一般寫法為通過與家人、朋友外出的情境,探討現今科技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或是在一些公共空間如食肆、車廂,反思「相機食先」、「低頭族」等現象,這些都是可取的切入點,但要避免陷入偏重敘事的情況,純粹敘述一天的所見所聞。同學應將「我」作為經歷的主角,而非只為觀察者,加強情感的聯繫,如在每周一次的「家庭日」,忘記帶手機的自己因家人只顧用手提電話而被忽略,與不懂使用電子產品的爺爺「同病相憐」,讓「我」體會到以往爺爺備受冷落的處境,從而有所感悟,當中是以「我」的親身經歷出發,只要善用過渡段,就能展現自然的情感轉折,同時透過與爺爺的互動,帶出新舊世代對待資訊科技的差異,使個人體會更見豐富深刻。
一些續寫段落的題目,如「必要的沉默」,更會提供明確的反思角度,但說到底,同學須注意的仍是文章的立意與結構,取材具真實感的情境,做到「以小見大」。■馬燕雯 中文尖子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