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大家均耳熟能詳。孟母洞悉環境對人的影響,故為孟子三次遷居,以求理想的學習環境。成語「一傅眾咻」亦指環境對人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與孟母的觀點如出一轍。當然,此成語本就源自《孟子》。
孟子認為環境決定一個人的習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無論在品德性格層面,抑或在處世學習層面,均具決定性的影響。故此,只有些微的力量並不足以改變環境對人的影響。基於此,欲改變一個人的習性,須根本地改變其身處的環境。
孟子與宋國臣子戴不勝討論宋王之事,指出欲使宋王為明君,僅派遣賢人薛居州一人在宋王之側,並不足以改變其品行。孟子建議根本地使宋王身邊所有人都是賢人,則宋王的品行自然會存善去惡。有關討論,見於《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釋文:
孟子對宋國大夫戴不勝說:「你希望你的君主成為一位明主嗎?我明確告訴你:有一位楚國大夫在這裡,希望使他的兒子學說齊國的語言,那麼應邀請齊國人教導他呢?還是應請楚國人教導他呢?」戴不勝說:「當然應請齊國人教導他。」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導他說齊國語,許多楚國人說楚國語擾亂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學好齊國語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安置於齊國莊、嶽等地數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只說楚國語,也是不可能的。你說薛居州是位心地善良且有才幹的人,所以你舉薦他到宋王的處所。假如在宋王處所的人,無論任何年齡、任何地位的人都能像薛居州一樣善良能幹,還有誰跟宋王做不善的事呢?假如在宋王處所的人,無論任何年齡、任何地位的人都全不像薛居州一樣善良能幹,還有誰跟宋王做善的事呢?只有一個薛居州,又能使宋王怎麼樣呢?」
模擬試題
1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6分)
1.1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1.2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
2 孟子運用了甚麼論證手法說理,指出並加以解釋。(4分)
參考答案:
1.1 「一個齊國人教導他說齊國語,許多楚國人說楚國語擾亂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學好齊國語是不可能的」
1.2 「假如在宋王處所的人,無論任何年齡、任何地位的人都全不像薛居州一樣善良能幹,還有誰跟宋王做善的事呢?」
2 孟子運用出比喻論證手法說理,孟子以齊人學習語言一事為喻,指出環境對人起決定性的影響,必須改變環境方能予以改變。■謝旭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