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獨特作用


陳廣漢教授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港澳與內地合作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經國務院授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指出:要「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香港對內地發揮的獨特中介功能,主要是「引進來」。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對外投資將快速增長,走出國門的企業會不斷增加,香港應該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國門和開展跨國經營的平台。香港的高度開放和比較完善的市場、國際商業網路、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自由和通暢信息交流,使其能夠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主導作用。目前內地金融機構還無法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跨國融資需求,香港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金融市場及銀行體系發達,聚集了數以千計的世界知名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及財務公司,監管規範,市場運作成熟,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支持。香港完善的金融市場,專業的金融分工,透明的、標準化的金融產品,齊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優勢,通過發行「一帶一路」建設債券可分散國際投資風險;香港本地及國際資本充裕,資本流動自由,在資金融通、資產管理和資金運行方面優勢明顯,發揮香港發達的銀行體系和融資便利、成本較低優勢,融資更便利,成本更低;香港已經成為中國境外最大的人民幣結算中心和人民幣業務中心。CEPA 的日益深化使得內地與香港之間經貿及服務業不斷開放,香港人民幣貿易結算不斷放寬,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會降低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匯率風險。

利用服務業和商業網絡 打造國際營運平台

現代服務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聚集了大量的專業服務機構、高端服務人才,能夠提供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專業服務。這些專業人士熟悉國際管理、西方會計制度、稅例的商業管理與顧問、會計及審計諮詢、國際融資、企業兼併,能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香港是自由港,資本、人員、信息和商品自由流動,形成了國際商業網絡,為企業更好地在全球範圍進行佈局和運營創造了條件,有利於企業實現資金的自由、高效調度以及進行資產管理,實現資金利用效益最大化,還可以利用香港國際化宣傳品牌和商業網絡,宣傳企業品牌,建立品牌形象。與此同時,香港跨國企業眾多,內地企業在香港這個國際化的環境之中,通過接觸世界各地的企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打交道,能夠豐富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經驗,有助內地企業真正地「走出去」。

憑藉交通樞紐優勢 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樞紐

自由經濟制度與自由港地位為企業全球運營帶來諸多便利。香港政府長期奉行「大市場,小政府」原則,很少對市場和企業經營進行干預,沒有繁瑣的審批程序。內地企業投資香港手續便利,在港公司註冊亦沒有資本金要求。內地企業在香港這樣的自由化經濟環境下,能夠充分利用香港市場的國際化資源和品牌優勢,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回歸後香港的法律制度繼續沿襲殖民統治時期的普通法體系,與歐美大多數國家接軌,內地企業在香港簽訂的合約受到香港法律的保護,日後有糾紛和分歧可以按照香港法律裁決。而香港的簡單稅制和低稅率,更是吸引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的重要誘因。香港徵收的稅種較少,主要為直接稅,包括薪俸稅,利得稅及物業稅。而且香港不徵收資本增值稅或者紅利預扣稅,在徵稅方面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只對香港的利潤或者收入徵稅。企業進口機器和原材料無需繳付關稅,對於香港研究及開發工作,香港還推行優厚的稅項寬減措施。

香港的地域優勢與發達的交通網絡也為企業全球經營帶來了便利。香港地處亞洲中點,又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是東南亞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香港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得內地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顧及其東南亞以及歐美市場,還能夠保持其與內地的緊密聯繫,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國際樞紐。

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內地企業可以與香港企業合作,利用香港作為 「一國兩制」下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優勢,以聯合投資、聯合投標、聯合承攬項目等多種方式,共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過剩產能和優勢產業的「走出去」有時會面臨接受國出於政治因素、保護本國企業等考慮而出現的種種限制。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可以利用香港企業已建立的商業網絡,更快地進入東道國市場、借助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以爭取更大的競爭優勢、還有利於避開某些貿易壁壘,拓展國際市場。

目前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分公司或分支機構,管理層主要是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得工作簽注和居留資格。由於專才計劃對人才的定義設定了一些條件,如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資格等,一些內地企業派出的管理人員因不符合條件而被拒之門外。而企業一般員工,則要根據輸入勞工的有關規定受到更嚴格的限制。為吸引內地企業將香港作為海外營運中心,需要給這些企業高管來港工作和進出香港提供便利。從「引進來」到「走出去」,表明了隨着內地新一輪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推進,香港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近幾年來,香港政改導致政治爭拗和社會分化,導致的社會內耗和空轉,拖累了香港經濟,損害了港人的切身利益,最終將削弱香港在國際和區域中的經濟地位。政改被否決,為香港緩解政治紛爭,聚焦經濟民生提供了契機。香港需要回歸理性和務實,以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為中心,凝聚社會共識,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獨特角色。

相關新聞
否決香港政改的反思 (2015-06-25) (圖)
全力挺梁 支持特區政府聚焦經濟民生 (2015-06-25)
廿四味:港大不可「拖字訣」處理捐款事件 (2015-06-25)
扼殺普選須負全責 兩地融合不可逆轉 (2015-06-25)
公民黨背叛中產階級淪為激進派 (2015-06-25)
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獨特作用 (2015-06-25)
停止爭拗 民生為首 (2015-06-25)
公民黨全面倒向激進 容不下中間溫和聲音 (2015-06-24)
廿四味:羅黃煽動抗爭包藏禍心 (2015-06-24)
理性務實 改善經濟 造福市民 (2015-06-24)
政改問題是話語權問題 (2015-06-24)
反對派反民主反普選須受懲罰 (2015-06-24)
反對派否決政改須負窒礙民主責任 (2015-06-24)
清拆「添美村」 維護安寧 (2015-06-24)
香港「泛民派」實為「反民派」 (2015-06-23) (圖)
湯家驊退黨 公民黨前途黯淡 (2015-06-23)
廿四味:練乙錚鼓吹「倒梁」為反對派卸責 (2015-06-23)
清拆「添美村」還路於民合法合情合理 (2015-06-23)
請向激進主義說不 (2015-06-23)
放下爭拗聚焦改善經濟民生 (2015-06-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