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行正字,先別說某字於古時的正音,一個字於句中扮演不同角色時,讀音也可能不同。
某次乘飛機回港,空中服務員以流利的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分別作出廣播,請乘客下機後準備身份證或護照過關,英文版本節錄如下:"...please PREsent your Hong Kong ID card or passport to the immigration officers when you..."(大寫為重音,下同),其中preSENT被誤讀成PREsent,令「出示」證件(preSENT為句中動詞)變成「禮物」證件(PREsent作名詞用)或「出席」證件(PREsent作形容詞用)。雖然這微不足道的小失誤未有為乘客造成不便,但可以想像,外國人對此航空公司的專業形象可能稍打折扣。
英文重視重音位置
日常生活中亦不乏相似的例子,如reCORD(做記錄,作動詞)及REcord(記錄,作名詞)、conTRACT(縮小,作動詞)及CONtract(合約,作名詞)、exTRACT(提取,作動詞)及EXtract(節錄,作名詞)、proJECT(投射,作動詞)及PROject(計劃,作名詞)等。一不小心錯放重音位置,可能令人聽得一頭霧水。
以上例子均為兩字拼法相同但讀音不同(同形異音)的字,還有一些相似的英文字拼法不同、讀音不同,卻仍然容易混淆,如breathe(呼吸,作動詞)及breath(呼吸,作名詞)、complain(投訴,作動詞)及complaint(投訴,作名詞)、sunbathe(曬日光浴,作動詞)及sunbath (日光浴,作名詞)等等。
中文多同形異音字
中文又如何呢?其實中文也有類似情況,主要出現於同形異音字。「惡」字作形容詞時讀音為/ok3/,如惡作劇、醜惡,作動詞時讀音則為/wu3/,如厭惡、好逸惡勞;「樂」字作形容詞時讀音為/lok6/,如快樂、樂在其中,作動詞時讀音則為/ngaau6/,如敬業樂群。其他例子還有「重」要(zung6)及「重」複(cung4)、「長」短(coeng4)及「長」大(zoeng2)、「種」子(zung2)及「種」植(zung3)等。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音準掌握得不好,輕則鬧出笑話,嚴重的還會破壞溝通。
發音準確,除了是達到溝通目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外,有時候還反映個人對事物的認真及細心程度,甚至影響公司或主辦單位的形象,因此絕不應忽視。■黃倩影 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