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第16屆華鼎獎在香港頒獎,盧燕女士(右)獲得終身成就獎。
──華鼎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盧燕
現年88歲高齡的國際影人盧燕,從影超過半個世紀,先後以演員、導演和製片人等多重身份,活躍於中美影壇,曾三度摘得台灣金馬獎,也是中美文化交流進程中備受影人尊敬的人物。日前在香港舉行的第16屆華鼎獎頒獎典禮上,盧燕從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和導演陳可辛手中接過華鼎獎終身成就獎獎盃。
結緣電影:我是一個小點兒
盧燕1927出生在北京,在上海度過童年,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她自小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老師和義父,與梅葆玥、梅葆玖情同姐弟。梅葆玖至今仍稱她作「盧姐姐」。出身演藝世家,但母親卻不希望盧燕從事演藝事業。盧燕聽從了母親的安排,於1947年啟程前往美國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財務管理。然而,盧燕心底裡對表演的喜愛從未停止。
「我第一次在美國的銀幕上出現呢,是一個小點兒!」盧燕仍清楚記得第一次接觸電影的情景,她笑着一邊比劃一邊說:「當時我在夏威夷就很想當演員,有一天看到報紙上說,荷里活(好萊塢)有一個戲要來拍外景,招演員,我看了以後很興奮,立刻就去報名了。」
報名排隊的人很多,盧燕被選中了。副導演叫她第二天來劇組報到,還特別要求穿上泳衣早上五點半就來。盧燕當時以為是因為自己身材好所以被選中,高興得不得了。次日,副導演帶着她和另一個穿着泳衣的男孩來到海邊,要求兩人坐下不要動,說完就走了。就這樣,盧燕在海邊坐了一天,至於荷里活人怎麼拍戲,完全沒看到。這就是她與電影的第一次接觸。「後來片子上映,我滿心期待地去電影院看,滿銀幕找自己。終於在一場戲裡,我看到了遠方的兩個小點兒,我只是其中一個。」盧燕笑着說。
用心積累憑好口碑 屢獲嘉獎
1956年,已經是三個孩子媽媽的盧燕,仍放不下自己對表演的熱愛。於是,她決定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巴莎迪娜戲劇學院學習表演。畢業後,盧燕四處尋找機會,希望登上荷里活的大銀幕。
憑藉自小打下的藝術基礎和後天的勤奮與用心,盧燕陸續得到了一些表演機會。1958年,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富蘭克.保塞尼奇拍攝《飛虎嬌娃》時,選中了盧燕出演片中酒吧女郎的角色。雖然只是個小角色,但盧燕用心琢磨、認真敬業的態度和過硬的表演功力,讓導演對這個東方面孔讚賞有加。此後幾年,盧燕陸續接拍了與詹姆斯.史都華合作演出《山路》和與馬龍.白蘭度合作的《獨眼龍》。
不論角色大小,盧燕總是會提早到達片場,所有的角色準備工作,她在到場以前都會做好,她在拍攝中幾乎不會出錯,多數鏡頭,一次就過。這讓盧燕在荷里活逐漸積累出了良好的口碑,每當需要東方女性的角色時,荷里活導演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請盧燕來出演。20世紀60年代,盧燕逐漸在荷里活站住了腳跟。
1967年,盧燕主演了唐書璇導演的影片《董夫人》,並因此片獲得台灣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在1972年和1975年,憑藉在《十四女英豪》中的佘太君和在《傾國傾城》中慈禧太后的角色,盧燕又兩捧金馬獎獎盃。除了《傾國傾城》,奧斯卡獲獎影片《末代皇帝》中的慈禧也是由她扮演的。這個角色在她的多次塑造中,已深入人心。
心繫華人文化海外傳播
盧燕1959年加入荷里活電影工會, 20世紀90年代更成為奧斯卡首位華人評委。幾十年來,她見證了華人演員在荷里活的演出機會越來越多,飾演的角色也從以前的洗衣工、飯館工人,到現在的成功商人、醫生。這些變化讓盧燕感到欣慰和自豪。
半個多世紀以來,盧燕在影壇和東西文化交流方面貢獻良多,華鼎獎組委會特別將終身成就獎授予了這位頭髮花白的優雅女士。頒獎嘉賓陳可辛代表組委會致辭時這樣說,「我跟Lisa(盧燕)的緣分始於1999年,我喜歡叫她Lisa。因為她經常為了電影到處飛,她的充滿活力的樣子讓我更想叫她『Lisa』,而不是『盧燕老師』。她數十年來對華語電影和華人藝術的熱情和貢獻,是我們所有華人藝術工作者的榜樣。」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