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曉聲的母親與孩子們
2008年由張新建執導的電視劇《闖關東》在內地熱播,紅遍大江南北。如果將當時的歷史還原,在闖關東流民大潮中,便有梁曉聲父親的身影。沒有《闖關東》劇中朱開山買房、置地、開飯館兒的幸運,來到哈爾濱定居的梁家,一直在貧困和苦痛中掙扎。身為建築工人的梁曉聲父親,以一個月三十幾元的工資,養育五個兒女,捉襟見肘,借錢成為了家常便飯。儘管這樣,父親仍然想讓他們過得好一些。那是一年冬天,快接近年關,大雪紛紛,梁曉聲的父親笑着進門,給梁曉聲帶回一件新棉衣。梁曉聲高興地換上新衣服,出門找鄰居家的孩子玩耍。爆竹聲聲,在梁曉聲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個鞭炮燃燒時飛濺過來的火星兒落在了他的衣服上,新衣瞬間被燒出了一個洞。梁曉聲穿着被燒壞的棉衣回家時,父親給了他一記耳光。
母親的樂觀閃爍耀眼
「母親分明是用她的心鍥而不捨地銜着一個樂觀。那樂觀究竟根據什麼?當年的我無從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從母親希冀地望着我們時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們,她就要把我們撫養成人。她從未懷疑過她不能夠......」這是梁曉聲作品《母親》中的一段文字。在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中,母愛的光輝往往閃爍得更加耀眼,年過耳順的梁曉聲如今回憶起自己的母親,感激、熱愛之情溢於言表。
一次向母親要錢買書的經歷,深深地印刻在梁曉聲的腦海裡。青年梁曉聲熱愛閱讀,如果你是他的鄰居或是同學,就會了解到,如果想找梁曉聲,就去圖書館。梁曉聲十五歲那年,市面上有一本暢銷圖書叫《青年近衛軍》,他很想讀到,便到母親工作的工廠去,向母親要錢購買這本書。據梁曉聲回憶,母親工作的廠房十分破舊,房體都是七扭八歪的,每一個工人面前都垂着一百多度的燈泡,在炎熱的夏天,酷似烤爐。在工廠的一個角落裡,梁曉聲找到了母親。母親戴着大口罩,身上沾滿了棉絮,當得知梁曉聲的來意之後,毫不猶豫地將身上所有的錢,塞在梁曉聲的手中。梁曉聲瞬間體會到了母親的艱辛和掙錢的不易,從工廠出來後,他沒有去書店買書,而是將錢為母親買了兩罐罐頭。這一舉動遭到了母親的嗔怪,「我要吃什麼罐頭呢」。母親又拿出錢塞在梁曉聲的手中,讓他去把心愛的書買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