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難與資助學額競爭 學界促檢視政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下周一大學聯招放榜,一些未能入讀八大的學生或會流徙到自資院校。據了解,由於升讀大專的學生人口漸減,自資院校已調整收生策略,刪減副學位課程,而有關競爭將上移至學士課程。有自資院校界別人士坦言,起碼要逾20年學生人口才可回升至今日的水平;另有自資院校高層認為,在資助學額不變的情況下,自資學士課程根本「冇得做」,希望政府檢視政策。
隨着學生人口縮減,自資院校已步入「冰河期」,不少院校都開源節流,希望可維持營運。根據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的數據顯示,副學位課程自2010/11學年起已一直遞減,其中高級文憑課程數目由當時的238個,下跌至2015/16學年的175個,跌幅為26%;副學士學位課程則由199個大跌37%至126個(見圖),可見已有不少院校頂不住壓力。
學士課程6年勁增125%
不少院校都希望藉着開辦學士課程吸引學生報讀,令學士課程的數目在6個學年間增加逾倍,由2010/11學年的57個大增125%至128個。
對於上述情況,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表示,這和人口結構的改變有關,「由於升學人口下降,所以各院校都在調整其收生人數。」他坦言,隨着學士課程大增,相信未來這些4年制的課程會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因為學生人數已經限制了,未來考到升讀大學『3322』門檻的學生亦會減少,但政府資助的學額數目並沒有相應減少,所以會到自資院校的學生就所剩無幾,未來的競爭會更大。相比之下,副學位課程及銜接課程則仍有其市場。」
冀放寬招收外地生限制
阮博文指出,學生人口下跌的情況最少會維持10年,「要20多年才可以回到今日的水平。」面對這艱難時期,阮博文指雖然暫時未聞有院校要結束營運,但不少亦在另謀出路,「有些院校希望辦毅進課程、高中課程中的應用課程,又或者一些持續進修課程。其實我們也希望政府可放寬讓自資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的限制,但目前仍未有什麼消息。」
有自資院校高層面對有關困境,亦指若政府維持資助學額不變,自資院校根本「冇得做」。他表示,明白社會對削減資助學位會有很大反彈,「但你放眼世界,不少地方都曾因為學生人數少而削減資助院校的數目,日本自2004年起,其國立大學已由101間減至86間;澳洲亦要求學生人數不足5,000的院校合併,但現時香港政府不但沒有削減,還讓職業訓練局擴張資助的學位課程,這變相有9間資助大學,所以自資院校一定『冇得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