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研發的實時環境監測系統,有助博物館人員遙距監測。左起為鄭進雄及黃廣揚。大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博物館的展品極為珍貴,在運輸、藏品保養上均要小心處理。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LSCM)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合作,研發出一套實時環境監測傳感網絡系統,只要在展櫃內放置新研發的傳感器,即可啓動傳統傳感器的監控溫度和濕度的功能,但系統同時有監測光照、紫外線和展品移動等多項新增功能,新系統已在科學館的「清宮科技展」使用。
現時科學館運用的展品監測系統,是十多年前在歐美購入,只有監測濕度和溫度的功能,每部價格約四五千元。儀器中的傳感器和接收器不能分開,要打開展櫃才能更換電池,變相影響了展櫃的濕度,而且相關儀器體積較大,影響展櫃的美感,加上舊機的訊號頻段佔用付費頻譜,每年每部機需付出幾十元的費用,成本不輕。
LSCM與中大研發 成本慳90%
至於LSCM與中大研發的新系統,是創新科技基金的資助項目,涉款900萬元,另加業界100萬元支持,研發時間約一年半。系統分為接收器和傳感器,傳感器的體積比舊機更小巧,並利用無線操作,展櫃最多可同時安裝五個傳感器,並自由配搭監控功能,24小時實時監控展櫃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紫外線和展品移動的情況。在電力耗盡時,只要更換置於展櫃外的接收器內之筆芯電池,方便快捷;傳感器的探頭亦很細小,不會妨礙參觀者觀賞展品。
這套傳感網絡系統的另一創新之處,是每個無線網絡節點可以同時任意連接多個不同的傳感器,而且可以離線模式操作,即使在運輸途中也可發揮監測作用。儀器收集到的數據會經由設置於博物館四周的路由器發放到監測中心,加上使用ISM免費頻譜,成本可大幅減省九成。
負責軟件部分的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鄭進雄表示,期望可把系統拓展至國際博物館的展覽上。LSCM研發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揚則表示,該系統同樣適用於冷藏食品的物流運輸及商業倉庫管理等,應用很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