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一帶一路」是中央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關鍵時期,針對建立合作共贏的區域乃至全球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而提出的長遠戰略構想,是關乎國家在國際體系中尋求發展突破的重大決策。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這一偉大戰略中來,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香港也可利用自身經驗和國家的政策優勢,尋求經濟轉型調整,再現東方之珠的輝煌。
(一)背景
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要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跟着10月3日,習主席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又提出,願與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場合公開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構想。
(二)戰略意義
(1)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地區及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會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經濟換檔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帶一路」戰略可以促進中國經濟區域結構挑戰,改變原先點狀、塊狀的對外開放模式為網絡聯通、協同驅動的全域對外開放新版圖,強化地區間互聯互通與產業轉移。
(2)其次,「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並非僅在於助力中國經濟發展轉型,還在於它是全球經濟、政治格局面臨深刻調整的關鍵階段,由中國提出的新型區域合作戰略構想。「一帶一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秉持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目的是與沿線各國加深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這就要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相互對接。這是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在新時期的升級體現,也是國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關係領域的嶄新舉措。
(3)最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可以造福沿線國家人民,令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與西方國家的對外開放及建造經濟貿易共同體以區別對待不同國家的做法不一樣,「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原則之一是「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建設在空間、地域和國別上具有多元、開放和包容的特性,需要區域內各國共同推進合作進程,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的深遠影響也遠超國家開放、區域合作的範疇,而是對整個世界、全人類在資源緊張、競爭劇烈的背景下如何展開互利共贏的合作提供新的典範。
(三)香港有條件大有作為
據新聞報道,目前全國28個省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如何參與「一帶一路」。面對如此巨大的戰略機遇,香港不應該也不能夠落後於其他兄弟省份。「一帶一路」沿線多為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市場潛力明顯,香港憑藉多年來積累的軟硬件優勢,包括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市場規則,豐富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的競爭經驗,優秀的管理經驗和豐富的管理人才、語言文化與內地相近相通等,有條件大有作為。具體而言,可以在以下方面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1)充分利用軌道交通管理方面的經驗
(a)「一帶一路」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突破口,鐵路是「一帶一路」的關鍵和互聯互通的主體。根據估計,未來「一帶」沿線區域包括中俄高鐵等的鐵路線路總長在1萬公里左右,涉及總投資3,000億-5,000億元。全球高鐵規劃超過4.3萬公里,在建高鐵超過2.8萬公里,僅東南亞市場軌交項目總投資規模就接近9,800億元。眾所周知,香港在軌道交通的佈局、管理等方面具有世界級的水準,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眾多的人才,與內地軌道機車在研發、製造、生產方面的世界領先優勢恰好可以形成優勢互補,攜手打進「一帶一路」沿線周邊國家,提供優秀的軌道交通建造與管理。
(b)軌道交通建造與管理與房地產的經營管理相輔相成,高鐵沿線的地區,可有區別地發展住宅區、金融商業區、工業園區、旅遊業區域、醫療和養老院區,香港在這方面有資金和管理技術,可以採用承包的辦法,參與大規模開發。香港的股票市場,也可以為相關的項目安排發行債券和股票,吸納民間資金參與。中東油國擁有大量的資金,也可以引導資金到香港來,按照伊斯蘭的習俗,發行股票。
(2)充分利用香港作為航運樞紐的管理經驗,為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服務
(a)在香港建立輪船業的註冊中心,提供國際船級的高級管理服務,包括輪船的海上意外保險、檢驗、租賃、買賣和海上意外事件的仲裁處理。香港的大學應該設立輪船業的高級服務管理的學系。香港也應該大力發展遊輪服務業和海上絲路中國家的旅遊業,把中國沿海的商業城市和東南亞的旅遊風景區聯接起來。
(b)香港還應該發展八所大學的優勢,在東南亞地區發展分校,為東南亞國家培養經濟貿易、工業管理、設計創新、旅遊發展、會計、法律的人才,為未來投資,加強這些人才和香港的貿易和服務業聯繫。
(c)香港的銀行應該對海上絲綢之路提供投資顧問的服務,為各國的企業和資金找尋投資的合作夥伴,進行收購合併,協助內地企業對外投資,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減少風險,減少盲目性,減少損失,增加成功的機會。
(d)東南亞國家的互聯互通,需要大量的海關、銀行、物流的統一標準的運作,需要大量電子軟件的配合,需要開發很多電子程式,需要大量這方面擁有同一思維邏輯的人才,香港可以提供這樣的電子軟件和人才。
(e)文化事業的輸出,香港的電視節目可和海上絲路的國家進行合作,交換節目,交換影片,甚至製作教育性電視節目,推動互聯互通,宣傳中華文化。
(二之一,明日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