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兩文三語達高階水平的港人為數不多。黎忞 攝
17%認叻僅5.9%「真材實料」 普通話相反認水皮實「太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香港一向自我定位為「國際大都會」,特區政府亦鼓勵學生掌握好兩文三語,但香港大學昨日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普遍港人嚴重高估自己的英文並低估本身的普通話水平。有近17%受訪巿民自覺英文口語程度好或非常好,但經抽樣測試後,能真正達至有水平者只得5.9%;至於普通話有不足兩成人自問有高水平,但實際上卻有逾52%人程度屬好或非常好。另外,巿民對簡體字的熟練程度亦相對較低,僅三成人屬中等以上。研究指香港對兩文三語達高階應用水平的數目仍偏少,政府應致力提升高階口頭和書寫英語的水平,並可考慮制定繁簡字讀寫「雙能力」框架,加強港人與內地及世界的溝通。
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早前進行了「香港居民語言應用、語言能力及語言態度」研究,訪問了2,049名本港15歲或以上市民,以了解其語言運用情況,並根據2011年政府人口普查,把數據作進一步分析,並於昨日公佈結果。
調查發現,廣東話仍然是香港人主要運用的語言,有九成受訪者以廣東話溝通,而有48%和約38%人會以英語和普通話與客戶溝通。同時,在40歲以下及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受訪者中,超過七成人自認同時掌握三種語言。
研究又要求受訪者自評英語及普通話口語、英文及簡體中文的書寫能力,然後邀請部分(約170多名)受訪者作口語及書寫能力測試,並由專業調查員評分,以作交叉比較。結果發現,針對英文口語能力,有16.9%人自評達好(Well)或非常好(Very Well)水平,但對比經調節的測試結果,卻只得5.9%人英文口語屬好或非常好;英文書寫方面,20.6%港人自評達好或以上,而依測試結果,屬有關水平者的比率只得15.3%,反映港人嚴重高估自己英文能力。
倡制定繁簡字讀寫力「雙語」框架
在普通話方面,自評屬好或以上的有18.9%,經調節的測試結果卻顯示,有52.3%屬好或以上;至於簡體字書寫方面,有13.4%人自評屬好或以上,但實際測試比率卻有逾兩成,兩者能力都屬自我低估。
研究顯示,香港精通兩文三語者仍較少,認為應繼續加強有關政策,以英語和普通話與內地及世界各地聯繫,以促進經濟利益,同時維持本身的粵語優勢,讓社會和文化發展。而在政策上可通過教育體系提升高階口頭和書寫英語的水平,及推廣簡體中文書寫,制定涵蓋繁簡體字讀寫能力的「雙語文能力」框架。
兩文三語不精 窒礙管理溝通
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白景崇認為,普通話日常生活及商業應用上越趨重要,但由於粵語仍然是絕大部分港人的主要運用語言,移居香港者亦會學習,他們原有語言亦可增加本港的語言多樣性,因此粵語被取代的可能性仍然偏低。有份參與研究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陸鏡光則指,本港精通兩文三語的人士為數不多,或會窒礙一些高層次的如金融和政府管理層面等溝通。
另外,該研究指,香港居民運用27種主要或少數族語言,並分佈在不同地區,語言多樣性應受到肯定。不過,針對當局普遍將在學的南亞語系居民稱為「非華語學生」,研究認為有關說法屬不準確標籤,有誤導和潛在歧視成分,認為應稱「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避免構成排斥或為他們帶來挫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