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尖子教路:讀潮文 學修辭


新學年伊始,測考未至,何不先放下考試包袱?今期筆者不談應試策略,只談網絡潮文,從另一個角度發掘中文的魅力。

所謂「網絡潮文」,是指風靡互聯網,受網民熱烈討論的文章,用語多見通俗,措辭生動,時而諷刺,時而嗟嘆,既有誇張失實,亦有部分是描繪社會現實。姑勿論其內容的真確性,「潮文」得以廣泛通傳,除了題材要貼近當下外,更重要是有「特別的寫作技巧」,能使人感到妙趣橫生,別有意思。

以下會討論兩篇著名的網絡潮文,其皆善用修辭,提高文章層次,令你不得不豎起拇指來。

「公屋潮文」:文章講述一位未來女婿「見家長」的時候,因為住屋條件的差異,引來伯母截然不同的反應,寫實地反映了香港住屋的困難和婚姻勢利的一面,引起不少網民的共鳴。

文章在結構鋪排上,巧妙地運用了「層遞法」,由「租別人的屋」、「租公屋」、「已買公屋」、「已買居屋」、「住在父母買下的私人樓」到「住在自己買下的私人樓」,住屋條件層層遞進,而伯母的反應亦由最初的不屑到後來的讚歎,不斷遞升。這樣的寫法,能夠使讀者層層跟隨,非常引人入勝,同時加強了人物的形象塑造,極見伯母趨炎附勢的性格。

「火腩飯潮文」:文章描述一位香港男子在茶餐廳享用「豆腐火腩飯」的經過,情調豪邁而蒼涼,慨嘆是「男人的浪漫」。

文章在首尾皆「用典」,刻意用上網民追捧的「男神」黃子華在棟篤笑的獨白:「鰫O一刻,我覺得我係一個浪子。」又以「火腩」比喻男性,生活經過千錘百煉。對比下,「魚生」沒有經過高溫煎煮,則比喻為思想膚淺的女性。而「豆腐」、「涼瓜」等比喻為善解人意的理想伴侶。以一連串的「比喻」,作者慨嘆自己的人生未能如眼前的「豆腐火腩飯」般遇上知音,而這種淒涼感是男性專有的浪漫。這裡將情感「物化」,使讀者更能體會箇中的感受。

試用用典比喻層遞

這兩篇潮文,都恰當地運用修辭,使意境昇華。不知同學能否學以致用,利用所學創作一篇潮文?不如就用今年文憑試的寫作題目為主題:「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同學可以不必用書面語,也不需懼怕「0分重作」,隨心創作便好了。

以下是少許意念,同學可作為參考,不必刻意跟隨:

用典:可引經典電影對白如「人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又或俗語「夢想,唔可以當飯食」。

比喻:追夢的過程可能沒有所得,卻感充實和有意義。猶如「踢波」,「十幾個人追住個波好似好傻,但正正好享受球場上鴭曋i,好想將個波射入龍門。」

層遞:如果先後有一個「細路」、「廿幾歲麉嵽穸J」和「步入中年鴾H」說要追尋夢想,常人的態度會否是一層一層地看淡?

同學寫好了,實不妨放上社交網站嘗試「呃like」。坦白說,「潮文」雖然未必可以登上考試的殿堂,但筆者覺得,要學好中文、享受創作,並非只講「考試」、「考試」。各位同學,你們由「打status」、「寫網誌」以至是「寫情信」,無不可以將中文大派用場。衷心希望各位在新學年都愛上中文!■文嘉俊 中文尖子

逢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名師應試錦囊:中文合格非難事 寫作說話保過關 (2015-09-02) (圖)
鑑往資治:宋公泓水敗績 雖傷仍守仁德 (2015-09-02) (圖)
尖子教路:讀潮文 學修辭 (2015-09-02)
言必有中:「燒賣」風行全國 「稍麥」已無人識 (2015-09-02) (圖)
詩情畫意 (2015-09-02) (圖)
名師應試錦囊:中文卷屢出新 考生宜早掌握 (2015-07-08)
俗語有段故:打斧頭還是打釜頭? (2015-07-08) (圖)
尖子教路:說話考題字字珠璣 化身偵探洞悉玄機 (2015-07-08)
言必有「中」漢字五千年 發展多改變 (2015-07-08) (圖)
掌握正反義 (2015-07-08) (圖)
名師應試錦囊:七組疊字愁漸積 易安金句傳千古 (2015-06-24) (圖)
古文識趣:若使王所皆善人 雖撻宋王不行惡 (2015-06-24)
戒掉錯別字 (2015-06-24) (圖)
尖子教路:寫作留意前文後理 以故事切入說理 (2015-06-24)
文化拾穗:端午意在重家國 龍舟原是生活技 (2015-06-24) (圖)
名師應試錦囊:文言對譯六式︰對換留補刪調 (2015-06-17) (圖)
俗語有段故:心有靈犀一點通 (2015-06-17) (圖)
學通成語:巧奪天工 (2015-06-17) (圖)
尖子教路:口試不止重論點 良好印象獲高分 (2015-06-17)
言必有「中」:車站創聯想 捷運喻人生 (2015-06-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文星級學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