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東走西:法國教堂


放大圖片

■伊斯蘭教徒在巴黎的街頭巷尾祈禱。

文:余綺平

法國人信奉天主教,國內遍佈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古老教堂,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很喜歡在法國的教堂內流連忘返。但令人惋惜的是,大部分教堂經已荒廢殘破。

調查數字顯示,每星期去教堂望彌撒的虔誠教徒,不足法國人口的六個百分比。古老教堂需要經常維修,法國政府只負擔一九零五年以前興建的教堂維修費,至於在此年期之後興建者,則由教區的教徒自己分擔費用。

最近,法國的伊斯蘭教組織向政府提出要求,將棄置的天主教堂改建為清真寺,讓他們有地方可以祈禱。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全國掀起一場保護教堂運動。

伊斯蘭教目前是法國第二大宗教,人數遠超過新教和猶太教。法國的穆斯林有六百萬名,但全法國僅得二千五百座清真寺,供不應求。他們被迫在一些商業樓宇內,或在大街小巷裡跪拜祈禱。巴黎每逢星期五的晚上,伊斯蘭教徒當街當巷伏地祈禱的場面,甚為壯觀。

穆斯林移居法國,說起這段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絕大部分是來自法國前北非殖民地國家,如: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的移民後代。法國作為宗主國,其殖民政策極為嚴苛,包括禁止當地人高度自治、要全面法國化改造、強制學習法語。當時,法國政府甚至將這些殖民地當作法國領土的一部分,稱之為「海外省」。

二戰結束後,反殖民主義浪潮高漲,法國的北非伊斯蘭殖民地紛紛獨立。為了引進廉價勞工,法國於是准許這些懂得法語的穆斯林移居法國。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法國的穆斯林增加了五十倍,佔法國總人口的十分一。

如今,伊斯蘭教組織要求使用教堂,他們的論點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相信,惟一的神是上帝。」事實上,目前已有四座天主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但仍不敷應用。

法國媒體透露,許多教區無力負擔昂貴的教堂維修費,被迫將教堂售予商業中心,改建成購物商場,甚至夜總會。既然如此,何不撥給穆斯林做清真寺?

不過,反對伊斯蘭教徒「侵佔」天主教堂的民情洶湧,幾日間已有六十五萬人簽名。調查顯示,六十七個百分比的的法國人反對「割愛」。他們認為,教堂不單單是宗教思想的傳播場所,更是歷史遺蹟,是「祖先留下來的寶物」,是文化的象徵。伊斯蘭教徒所提出的要求,嚴重冒犯了法國人。

他們認為,居住法國的穆斯林,無論定居下來的年份有多久,他們始終是外國人。

法國作為一個文明的泱泱大國,崇尚人類平等、宗教自由,難怪今次爭奪教堂事件,引起國際關注。

相關新聞
東京沉默咖啡店用筆溝通
馬拉松泳手擬450日環「游」世界 (圖)
香港文化節 盡覽傳統技藝 (圖)
走東走西:法國教堂 (圖)
王小慧:跨界創作不等於跨界藝術 (圖)
英倫設計PMQ有得睇
歷史與空間:襄陽綠影壁前沉思 (圖)
書若蜉蝣:石刻岩畫海戰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十一):唐代詩僧拾得 (圖)
豆棚閒話:你若有靈可棲 我就繞書三匝
遊蹤:聖地漂流 (圖)
浮城誌:重量
《和平頌-黃河大合唱》中華和平之聲 唱響新西蘭 (圖)
光未然之女張安迪:與父親的點滴回憶成為珍貴紀念 (圖)
相請不如偶遇 (圖)
初生之犢Veloz顛覆口琴藝術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