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預防腐敗局於2007年9月成立。資料圖片
資深外交官轉戰反腐一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國務院昨日公佈多項國家工作人員任免,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劉建超,由外交部部長助理升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專職,副部長級)。有輿論認為,這是首次有外交「明星」出任中紀委系統「掌門人」,開創了外交部主要官員任職新模式。據悉,預防腐敗局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專職副局長主持,負責全國的預防腐敗工作,並兼負海外追逃和對外交流的重任。
中國外交部「主要官員」一欄日前更新,顯示外交部原部長助理劉建超已經不在列,這意味着他已離開外交部,不再擔任該職。
升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
國務院昨日公佈國家工作人員任免,證實劉建超已調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專職副局長。該局原專職副局長傅奎,上月已調任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據悉,履新後的劉建超的行政級別已由正局級升任副部級。
網上資料顯示,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於2007年9月13日,屬於國務院直屬機構,在監察部加掛牌子。局長由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任,副局長設兩位,其中一位由監察部副部長兼任,另設一位副部長級專職副局長主持日常工作。該局主要有三項職責:一、負責全國預防腐敗工作的組織協調、綜合規劃、政策制定、檢查指導;二、協調指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介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的防治腐敗工作;三、負責預防腐敗的國際合作和國際援助。
據《南方都市報》公眾號「時局眼」透露,預防腐敗局還有重要的兼職,就是海外追逃和對外交流的職責。據報道,2014年3月,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進行了內設機構改革,將預防腐敗室(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外事局整合為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承擔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宜等職責。同時,新成立的「國際合作局」還有組織查辦案件的職能,即海外追贓追逃職能,國際合作局局長還兼任中央追逃辦負責人。
報道稱,海外追逃和國內貪腐的調查最大的區別就是涉外,涉及到國與國之間法律法規適用和國際法的適用問題,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對外溝通協調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劉建超的背景無疑十分契合。劉建超熟悉國際事務,有豐富外交經歷,又熟悉中央的思路和政策,還長期負責外交部新聞發佈工作,他對於如何拿捏國際追逃宣傳工作,樹立中國大國形象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開創外交部官員任職新模式
「時局眼」稱,劉建超是首位調往中紀委系統任職的外交部領導層官員,開創外交部主要官員任職新模式。在劉建超之前,外交部部長助理通常有兩種去向:大多數由部長助理順勢而上,遞補外交系統副部長。此外,還有部分部長助理獲得外放機會出任重要國家大使。
不過,本報記者也注意到,外交官員來自「五湖四海」,與其它系統交流輪換亦屬正常調動,也並非完全是新鮮事。比如,目前副外長中,就有由商務部交流到外交部的副部長王超;出身央行系統,目前主管紀檢監察工作的謝杭生。此前,王光亞和張志軍也分別由外交部調往國務院港澳辦和國務院台辦出任「掌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