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各政黨為免區議會選舉時「互相搶票」或「撞區」,遂推舉「民主動力」負責協調。經過逾年的商討,「民主動力」昨日稱,反對派協調成功的參選者約200人,略少於2011年的235人。不過,是次協調並未將各激進派組織包括在內,據悉目前已有14個區議會選區因無法協調,出現「老牌」與激進反對派「鬼打鬼」的局面。
「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昨日與傳媒茶躓仴晼A反對派在是次約200個選區成功協調,是「完美配合」。其中,他們成功與14個「傘後團體」(「傘兵」)在9個大選區達成協議,包括中西區、東區、黃大仙區及屯門區等,但仍與3個「傘後組織」包括「青年新政」、北區動員及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分別在14個小選區出現衝撞,令區內有可能出現多於一位反對派參選人爭奪同一個議席。
反對派多區「各自修行」
他續稱,鑑於多個反對派和「傘後團體」都刻意與「青年新政」保持距離,拒絕「跟車太貼」,因此,「民主動力」對「青年新政」也會保持觀望態度,希望先與對方能有更多協作、溝通。
有參與協調的反對派中人昨日稱,根據過往依循的模式,在「民主動力」協調完成後,各反對派政黨就會「各自修行」,並將槍口一致對外(建制派),但經歷違法「佔中」後,香港政治生態環境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所謂「傘後團體」恍如雨後春筍,但其成員背景一片空白,是敵是友,無法知曉。
他續稱,今年的協調範圍僅圍繞「老牌」反對派政黨,是因為有部分「傘後團體」參選的目的,只是「睇唔順眼」某個政治人物,誓要將對方拉下馬,根本談不上「顧全大局」;有部分「傘後團體」只單方面向「民主動力」「索料」,卻拒絕透露自己的部署;以黃毓民轄下的多個附屬組織四處「煽火頭」,尤其是針對民主黨進行攻擊,大家根本「傾唔埋欄」,無法協調。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