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宋狄樟在碩士學位畢業演唱會表演。受訪者提供
作為香港電台第四台「樂壇新秀2015」十六強中唯一一個男高音,演藝學院音樂碩士(聲樂)學生宋狄樟今年剛二十四歲,獲Boltini信託基金獎學金在阮妙芬門下完成碩士學位,也曾獲亞洲藝術音樂推廣基金會獎學金到奧地利薩爾斯堡,在莫扎特國際夏季音樂學院跟隨齊格飛耶路撒冷(Siegfried Jerusalem)和海倫唐納特(Helen Donath)深造。最近他在莫扎特《費加洛的婚禮》中飾演巴西里奧和古茲奧先生,及在小約翰史特勞斯《蝙蝠》中飾演艾信,並於2015年中文大學崇基合唱團之莫扎特安魂曲中擔任男高音獨唱。下月,他將在現代歌劇《掌心的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透露那是自己首次以廣東話演出,同時認為自己年資尚欠,望幾年後出國繼續深造。
卻想不到,這個瘦高靦覥的男生兩年前才開始正式踏上男高音之路。
大師激發唱歌決心
宋狄樟生於音樂家庭,從小跟隨兩個姐姐的步伐學習鋼琴,六歲起受教於黃明憲,但因無法超越姐姐的水平而耿耿於懷,「她們長我三歲,學琴早我三年起步,我無論多努力,也無法跨過這三年的距離,感到很沮喪。」而彈琴之餘,他也漸漸對唱歌產生了興趣,「家中多是鋼琴、小提琴等的唱片,某天我無意中找到一張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少女》的唱片,聽完雖然不懂德語,但整個人感到放鬆,也自學當中的幾首歌曲。」宋狄樟在小學、中學時均有參加學校合唱團,也曾在校際音樂節中獨唱,取得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他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音樂)學位,順理成章主修鋼琴,副修則跟隨陳晃相學聲樂,獲老師鼓勵繼續學習。
大學二年級時,宋狄樟於暑假赴奧地利莫扎特國際夏季音樂學院,仍是主修鋼琴, 也報名參加同期的聲樂班。他說:「因為之前在香港也拿過獎,覺得自己唱歌還不錯,但在那裡見到來自土耳其、法國、德國等各國的Singers,個個都有多年音樂功底,充滿自信。而我甫一開口,就遭到當時的老師、男高音歌唱家齊格飛耶路撒冷的否定,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打擊有多大,動力就有多大,他和老師約定試堂一期,同時也想看看自己用盡全力能做到幾多。兩個多禮拜的課程,宋狄樟憑藉努力將老師之前的否定變為肯定,而這也為他將碩士課程轉修聲樂及踏上男高音之路奠定了基礎。
歌劇表演更具挑戰
由彈鋼琴轉為唱歌,除了家人、老師、大師們的建議和鼓勵外,宋狄樟自己也經過認真的考慮,謂「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他決不後悔,因為「選擇唱歌之後,我不用常常生活在壓力之下,整個人都開朗了許多」,且「鋼琴是全面的樂器,因為我自由練琴,聽的伴奏多,所以接受旋律、學新東西也會更快。」
讀碩士期間,宋狄樟師從女高音歌唱家阮妙芬,也連續四年再去讀暑期大師班,他說:「阮老師不僅在技巧、用氣、身體動作、拉闊音域、處理樂曲、建立情感等各方面教授了我很多,還給了我很多演出的機會。而之後的大師班導師海倫唐納特,是一個倡導健康唱法的女高音,教我們放鬆技巧,也鼓勵我們將最樂觀自信的一面展現出來。」
除在演出中擔任男高音獨唱外,宋狄樟慢慢接觸了歌劇領域,也愛上了歌劇。他說:「起先我更喜歡站在鋼琴前唱歌表演,現在則更喜歡歌劇,因為要配合動作、留意指揮的指示等,是一種全面的藝術表演方式。第一次參與歌劇是演出某個配角,那時我毫無經驗,也不知道如何做戲。經過老師的指導和導演給的意見,我在慢慢突破自己的『內向』弱點,在《蝙蝠》中表現了一個花天酒地的大律師角色。」
從初探門徑到駕輕就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絕對的努力和耐心,無論是男高音演唱還是歌劇表演都是一樣。「兩年前我只能唱到G,現在可以唱到B flat,正向唱到B調努力。而很多十六七歲的初學者,一開始唱得不夠高,就認為自己不是高音,以為只能唱中音,而不知道音高是可以通過技巧和練習而提高的。這也許就是香港的男高音較少的原因。」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