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少年從戎經歷 家國鄉愁情懷


放大圖片

■莊奴與妻子鄒麟在圖書室接受訪問。 孟冰 攝

莊奴於一九二一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國民黨軍官,二十歲考入北平中華新聞學院,抗日戰爭時期投筆從戎,來到重慶參加抗戰:「那時我是童子軍,但教官告訴我們,童子軍雖然年紀最小,可是有個『軍』字,一定要表現好,最要緊的一條是『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直到現在,我的人生信條都是如此。」

「那個時代,真是吃盡苦頭,你不曉得,我偷偷哭了多少次,想家,想母親,常常罵自己『誰讓你參加抗戰的,你好好的讀書不好嗎』,我常常一邊流眼淚一邊唱歌,唱的都是『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九四九年,莊奴隨國民黨軍隊去了台灣,離開祖國,一水相隔,如同兩世。

「當我年幼時,知道的不太多,我問媽媽要什麼,媽媽就給我什麼;當我長大後,知道的已夠多,媽媽從不要什麼,我也沒給她什麼;我給她的那樣少,她給我的那樣多,為什麼為什麼,媽媽始終沒有告訴我」-這首小詩,是莊奴剛到台灣不久時,思念故鄉和母親寫下的。等到兩岸通航後,他再次回到內地,父母早已離世,而兄弟姐妹都以為他已在戰爭中喪命。

莊奴喜歡寫內地的事和風景。在遠離祖國的幾十年中,身隨難回國,心卻寄託於祖國的小舟上,筆下文字蕩漾着鄉愁。

相關新聞
詞壇泰斗追求人生真善美 莊奴的「甜蜜蜜」晚年 (2015-09-04) (圖)
少年從戎經歷 家國鄉愁情懷 (2015-09-04) (圖)
徐悲鴻與弟子鮮為人知的往事 (2015-09-04) (圖)
台灣建築師黃聲遠 好的建築需要融於未來 (2015-08-28) (圖)
「花兒王子」馬成:讓新疆花兒代代傳唱 (2015-08-28) (圖)
要做黑暗中的光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得主鐵流 (2015-08-21) (圖)
資深營養學家潘慧德:「減肥」不等於不吃飯 (2015-08-21) (圖)
穿越兩岸歷史現場的文化認同 台灣著名作家陳若曦 (2015-08-14) (圖)
採訪流沙河的番外篇 (2015-08-14) (圖)
季季:一部活的台灣文藝史 她用寫作修補歷史的傷痕 (2015-07-31) (圖)
寫作,是為貼近那些傷痕本質 (2015-07-31) (圖)
台灣著名文化人龍應台:我有記憶,所以我在 (2015-07-24) (圖)
雷頌德的雙重身份:設計與音樂都是表達自我的方式 (2015-07-17) (圖)
全能攝影大師李劍輝:攝影就好似我的皮膚 (2015-07-17) (圖)
他的世界,因旅行而不再一樣 (2015-07-10) (圖)
漢榮書局第二代掌舵人石漢基 書香中綿延纏繞家國情懷 (2015-07-03) (圖)
「臺灣吧」創始人謝政豪:用新媒體去改變教育、傳播、娛樂 (2015-06-26) (圖)
結緣電影從荷里活開始 (2015-06-26) (圖)
翁振新:用雙手繪就最美的中國勞動女性 (2015-06-19) (圖)
勞動女性形象 乃是多元化的塑造 (2015-06-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