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電車文化館」於2013年10月在山頂廣場設立。鮑旻珊 攝
記錄香港電車發展里程的工作,有賴一眾電車迷的努力。首間以推廣電車文化為主題的「香港電車文化館」在前年面世,展館「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展出電車車站牌、電車收費錢箱、車票打孔機等,亦有舉辦關於電車的展覽。
「香港電車文化館」於2013年10月在山頂廣場設立,以首間推廣電車文化為主題的展館作招徠,展出不少具歷史價值的物品,如電車車站牌、舊車票及模型等,由香港電車迷會主席李俊龍身兼為文化館館長,展館開放時間由早上11時至晚上8時半。
展館展出上世紀60年代鐵皮電車玩具,本地很難找到的香港製造電車玩具、不同比例的電車模型等擺設;亦有舊車票、昔日車上售票員使用的車票打孔機、職工手冊、制服襟章、電車軌,以及老舊照片等,並配上簡單的介紹。
仿50年代車廂供客留影
展館最有特色之處是一座仿照上世紀50年代電車車廂的場景,備有電車車站牌,配上藤木座椅供訪客拍照留念。另亦有1976年的電車收費錢箱。除了展品,文化館過去亦有舉辦活動予公眾參與,如早前舉行的「英倫交通模型巡迴展」。
香港電車文化館館長李俊龍表示,由於在2012年曾在山頂廣場舉辦關於電車的展覽,大受歡迎,其後廣場以合作的形式邀請車迷會設立文化館,並提供較相宜的租金予車迷會,而營運文化館的資金是依靠館內售賣紀念品支持。
由於營運資金有限,文化館根本沒有能力出錢聘請員工,李俊龍不惜請他的媽媽出動,為他打理文化館及負責「看舖」工作。他尷尬地笑說,「我有俾返車馬費媽媽。」他亦動員舊同事及會內義工協助。雖然如此,他希望終有一天香港可以有屬於本土的交通博物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鮑旻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