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一自行收生首階段昨日截止申請。圖為以往小一自行收生開始報名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2016年度入讀官津小一的自行收生階段昨日截止申請,雖然升小人數較上年度增加3,000人,但隨着教育局設「跨境校網」後,不少跨境生逐漸適應到北區以外的學校,北區小學收表數未見明顯增加,個別昔日「爭崩頭」的學校更有輕微跌幅。不過,有多個地區小學出現收表量大增的情況,如位於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今年收到30份申請表,較去年大增6.5倍,深水埗的鮮魚行學校亦有25份,增幅56%。有校長估計,不少跨境家長擔心北區競爭激烈,令派位結果不理想,故在自行階段已「轉戰」其他地區,以博得取錄機會。
教育局推算明年將有約6.2萬人升讀小一,較去年增加3,000人,在未計算跨境學童以及直資與私立小學情況下,小一學額尚欠1.3萬個。
人數增加令多區小學入學競爭加劇,鮮魚行學校校長施志勁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校共收到25份自行收生申請表,較去年的16份增加56%。他估計,以往部分家長對統一派位有信心,未有在自行階段申請,但擔心今年學位競爭激烈,故紛紛先行報讀心儀學校,令該校的申請增加。
上水「惠公」申請微減 「鳳溪」見升
過往一直最受跨境生青睞的北區小學,今年自行收生申請數卻各有增減。提供75個學額的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黃永強昨日指,該校共收到239份申請表,較去年的250份減少約4%,估計是因為不少跨境家長發現北區競爭激烈,故轉報其他地區。
同位於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則有約275份申請表,比去年增加7%。該校副校長楊志明表示,申請表主要來自本區居住的家長,亦有來自粉嶺及九龍等,估計有家長留意到該校今年開設8班小一,取錄了不少粉嶺的學生,故吸引了該區家長爭相報讀。
至於今年首次加入「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位於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則收到30份申請表,較去年的4份大增6.5倍,30份申請表中有22份為跨境學童。
該校校長周劍豪表示,去年因較遲才落實收跨境童,未及於自行收生階段做好宣傳,而經過今年首批9名跨境小一生的順利運作後,「跨境家長發現原來青衣並不算遠,對北區以外的學校有信心,所以學校報讀人數大升。」
黃大仙「孔教」入專網搶生源
同為今年加入「專網」、位於黃大仙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校長潘淑嫻指,學校有50個自行收生學額,昨日已收到接近50份申請表,較去年有輕微上升,其中有不少申請為跨境學童。她相信跨境家長逐漸認識到在北區以外地區上學的優勢,且該校有校車從沙頭角直達學校,上學方便,令該校受跨境家長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