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智鴻、馬斐森昨日表示,校委會的討論是以港大長遠及最大利益為依歸。 劉國權 攝
12:8 校委會拒政治干預捍自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鄭治祖)雖然反對派就香港大學遴選副校長(學術人力資源)一事頻頻施壓,欲脅迫校務委員會委任問題多多的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但港大校委會昨日頂住壓力,從大學長遠和最大利益出發,以12比8票否決了由陳文敏擔任副校。本身是校委之一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雖然聲稱支持陳文敏,但在校委會會議後他舉行記者會,公開校委會是以8票贊成、12票反對、1票棄權,不接納物色委員會的推薦,又詳述陳文敏被一眾校委批評沒有博士學位,學術水平也不合乎標準;未獲任命前就自爆自己是唯一候選人,操守有問題;晉升陳文敏會令港大進一步分裂這「三大死因」而落選。
港大校委會昨日舉行9月例會,其中一項議程是討論副校長(學術人力資源)的委任問題。由反對派政客葉建源等人組成的「校友關注組」昨日提早到場向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及校長馬斐森遞交請願信,作「最後施壓」。
梁智鴻:基於大學長遠和最大利益
會議5時開始,至7時半左右,梁智鴻與校長馬斐森走出會議廳向記者公佈結果,梁智鴻表示,校委會經過詳盡且理性的討論,並基於大學長遠及最大利益,決定不接納物色委員會的推薦。他續說,基於保密理由、保障人選及大學的人事政策,校方不會說出人選身份,亦不便詳述校委會的討論內容,希望各界尊重校委會決定。校方會成立新的物色委員會,再物色副校長人選。
馬斐森:成立新物色委員會薦人選
一直被反對派「擺上枱」的馬斐森表示,雖然他對資深管理層未齊人感到失望,但認同校委會的所有決定都是以港大最大利益為前提,自己相信也尊重集體決定。他又解釋,大學並不會因為缺少了副校長這個職位而「癱瘓」,「這個職位已懸空了很長時間。」他並不擔心事件會對港大招聘人才造成影響,「從我過去年半的經驗裡,有很多人希望到港大工作,港大有很好的聲譽,有信心可以找到很好的候選人。」
對於校委會邀請他成立新的物色委員會,並就有關職位物色人選,他表示自己會盡快開展,但不會為此設下時限,「我們都想確保是最好的人去擔任此職位。」
馮敬恩違保密原則公開票數及發言
雖然兩人對校委會會議詳細三緘其口,但校委之一的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卻公然違反保密原則,在會後高調舉行記者會「大爆料」,指校委會是以8票贊成、12票反對、1票棄權,不接納物色委員會的推薦,又稱根據校委會成員的發言,他「有理由相信」投贊成票的包括他自己和馬斐森、郭新、袁國勇、張祺忠、吳國恩、研究生代表及另一名校委。
稱陳落選「三大死因」包括資歷品格
馮敬恩同時違反保密協議,公開了質疑陳文敏當副校的校委名字及具體原因。總結他所言,陳文敏落選有三大「死因」。第一個是學術資歷問題,包括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被質疑是否有資格處理有博士學位人士的應徵;鮮有於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又或者成為學術文章的主要作者,其研究成績甚至連助理教授亦不如;Google Scholar(學術搜尋)結果更顯示,陳文敏的文章在過去5年只被搜尋過4次。
第二個死因是品格問題。多名校委指出,陳文敏在未任命前就「出口術」,聲稱自己是「唯一候選人」,涉及操守問題。校委紀文鳳及梁高美懿坦言,從大公司高層招聘的角度而言,若有應徵者獲聘前如此高調,一定不會錄用。
最後,馮敬恩引述校委王䓪鳴表示,擔心陳文敏若擔任副校長,會令港大進一步分裂,這也是陳文敏無法升職的第三死因。
雖然馮敬恩聲稱自己投票支持陳文敏的任命,但除了引述校委對陳文敏的批評及擔憂、力證陳文敏為何落選之外,並無羅列任何支持陳上任的校委之理據。據馮敬恩引述,陳文敏唯一被提及的優點,是校委李國章指他是「Nice guy(友善的人)」。
陳坤耀昨晚深夜回應傳媒查詢時,否認自己在會上說過馮敬恩引述的,自己的資料搜集發現陳文敏少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及陳文敏的資歷不及其他副校長等言論,又揶揄對方似乎沒有留心會上討論內容,「根本不知道誰說了什麼。」被問及他當時在會上說過什麼,他以保密原則為由未有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