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踏入第四季,金融市場較第二及第三季顯得平靜,港股也由低位大幅反彈。圖為香港散戶在證券行的情況。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踏入第四季,全球投資者看到的,似乎是金融市場較此前平靜。君不見一般人聯想到的避險指標,例如量度美股標普指數後市預期波幅的VIX,連續多天下降,而金價亦無明顯急升之虞。只是債價向上,反映的是資金由股市流出,不論新興市場或成熟市場,都承受着這股壓力,但相比起9月中,如今的壓力已大為減輕。近日所見,歐美以至港股又有一定起色。
市場變化大 適者生存
當然,港股投資者早已習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會因為短期一點點回穩,便改變一直以來的審慎態度。事實上,投資者慣了短期快速的上落,而不敢估得太遠,前瞻性不大,完全是市場變化周期太短促,投資者不得不適者以求生存而已。
的確,第二季和第三季的變化,正好給了大家最好的一課。短短一季,本身看好的,一百八十度地轉為看淡,原本的因素都不存在了嗎?未必,但肯定已不再受到大家關注,投資者的心念,隨時又為其他新鮮事物,甚至持續發生中的連串事件所吸引。
當大家在第二季初看到,港股出現所謂大時代,由內地公募基金開通的好消息帶動下,部分人可能不肯面對當時突如其來的改變,寧願採取觀望的態度,也不願立即由原本的上落市看法,轉為升勢開展。然而,到了升勢將盡甚至已盡,從高回落後,反而覺得升勢終於有點調整,假設整體升勢未變,可以用較便宜的水平買入,如此一來,反而被套牢,後來愈跌,愈買得甘心,則套牢更深。
投資方向難望絕對肯定
是的,在這個千變萬化的市場,最怕是希望絕對肯定的,要求絕對安心,因為任何投資都是向前看的。而在未來不確定性存在的條件下,總有可能猜錯的,勉強要求安心,也就是希望有自欺欺人的安全感,既無助於真正決策,更可能造成心理負擔。
試想像,若要絕對不可能錯,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什麼風險都不冒,不單是不虧損,連賺錢的機會也一併放棄。皆因市場很公道的,不冒上一定風險,為什麼可以賺取回報呢?追本溯源,就是投資者願意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故此,從一個層面看,要求絕對安全,也就是絕對地放棄真正重大的回報。
不想冒風險難有高回報
當然,人各有志,不想冒險,倒也算吧。但其實很多時候,大家不是不肯冒險,只是或多或少,總要求不合理的低風險,例如,近來股市回穩,股民總傾向問,如今股市已見底沒有?如此提問方式,未必出於對事實的認知,倒更像是要求心理上的安全感。然而,正如上文所言,面對將來,根本就沒有絕對肯定,如此一來,那不就是自欺欺人嗎?■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