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 大學退休教授
早前A股狂升後暴跌,不少國際論者指股災已發生。但近日上證綜指定於3,100左右窄幅上落,反映中央政府入市後,違規活動明顯收斂,其餘的救市行動亦發揮作用,例如,股市暴跌時要求大股東不准出售其公司股票,及准許社保基金增持股票的資產百分比等。事實證明,「股市自動修復」之言無錯。
中國A股一向大上大落,一般每隔6、7年大炒一次,乃不正常現象。因為內地人民大多追求高回報,民間借貸動輒收十多二十厘息。又如一些影子銀行活動,把基建項目打包成理財產品向民間集資,聲稱擔保回報率可達年息兩三分。沉醉於高回報的市場氛圍下,投資者哪會有興趣買內銀等只有6、7厘息的穩健股份,只偏好在股市玩「鬥傻遊戲」,即使部分股份已暴漲數倍,仍會有人高追逐利,以為長升長有。惟股價暴升乃是大戶欲瘋狂炒上,伺機派發的結果,往往大戶派發後離場,散戶則滿手蟹貨。
須加強監管「影子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方論者指,影子銀行推出的投資產品不透明,為一大漏洞,政府難以估計其貸款規模,他們估計影子銀行的貸款金額,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成,一旦貸款危機爆發,勢必影響中國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
無疑現時有部分產品已出現壞賬,發行者或逃之夭夭或被判入獄,政府已加強監管。現實看,影子銀行的貸款金額龐大,大部分資金最終都會回流金融體系。要是政府決心清查,必可找到蛛絲馬跡,粗略估計影子銀行的貸款規模,而非毫無頭緒。
網上銀行借貸問題則較棘手,不知政府有無實際資訊來監察網路交易,若無則十分危險。中國宜借鑑西方發達國家如何掌控金融資訊,近年中央官員亦提倡加強管制網上銀行活動,一方面保障銀行的利益,一方面確保金融體系的健全性,避免網上銀行出現嚴重壞賬而不知。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西方國家全面唱淡中國經濟,是「圍堵中國」的一部分,他們一直疑忌中國興起,乘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於是混淆視聽,落井下石,動機明顯不過。
散播中國經濟「硬着陸」論別有用心
不少西方論者高唱,中國經濟快硬着陸,人民幣將持續貶值,有大行預期會再貶10%或更多,間接鼓勵投資者拋售人民幣,幣值下跌,變成「硬着陸」自我實現。
以下幾個重要事實,不容忽視:中國手持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必要時政府有足夠資金,穩定人民幣匯率於合理水平。再者,中國的經濟實力強大,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趨勢。雖然中國近年出口放緩,但每年仍享可觀的對外貿易順差。資金亦錄得淨流入,縱然不少中國公司「走出去」買資產,但資金流入仍比流出的高。
一些西方論者指,中央政府近年嚴厲打貪,貪污錢大量外逃,令人民幣有大幅貶值的壓力。縱然貪污錢有所外流,但數額不可能大到動搖人民幣幣值。加上,前些時美國同意,把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特別提款權機制,人民幣可望於今年年底或明年,成為官方認可的國際外匯儲備之一。顯然人民幣要「走出去」,若要其他國家接受人民幣,持有作外匯儲備,中央政府怎會容許人民幣長期貶值而不顧?
中國要嚴肅處理「內鬼」,查清有無個人或公司為追逐私利,罔顧國家利益,從事違法行為,散播謠言,伺機「掠水」,政府應嚴打不手軟。
有海外人士寧信西方傳媒及「專家」之言,不信中國官方的說話,過去經驗表明,這些人往往弄錯是非黑白,預測錯誤,招致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