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春夏上海長江口出現大批野生中華鱘幼魚。圖為野生中華鱘在內地海洋館療養。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野生中華鱘連續兩年停止自然繁殖後,今年春夏上海長江口出現大批野生中華鱘幼魚,數量為往年的數倍,也是10多年來之最。農業部啟動中華鱘產卵場科考調查,從今年9月30日至明年3月,近200名科考隊員聚集長江葛洲壩至下游安徽安慶1,000餘公里江段,尋找中華鱘的產卵場,同時修復和改善環境,探索新的保護模式。 ■《野生中華鱘幼魚激增 料有新產卵場》,香港《文匯報》,11月24日
持份者觀點
1. 活動技術組組長危起偉︰雖然有確鑿證據表明,2014年中華鱘在長江內已經自然繁殖產卵,但產卵場已經遷移,能否找到還是未知數。
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成友︰中華鱘重新出現自然產卵繁殖,像是「迴光返照」,就像白鰭豚滅絕前,也是突然消失了一年,第二年又出現了,之後就再沒有出現過。
3.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研項目助理經理冼映彤︰希望社會各持份者能夠高度關注中華鱘野生種群極度瀕危的狀況,攜手保護這珍貴物種。
多角度思考
1. 中華鱘在野外面對什麼威脅?為何中華鱘面臨野外滅絕?
2. 中華鱘幼魚大量出現,有學者認為是好現象,亦有學者感到悲觀,你較贊同誰的觀點?
3. 中華鱘面臨野外滅絕威脅,各持份者可如何保護牠們?■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樂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