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毅明前日獲選為中科院院士,昨日回港後與傳媒分享感受。歐陽文倩 攝
睹父珠算勁結「數緣」 膺中科院增選院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中國科學院前日公佈兩年一度的增選院士名單,今屆唯一的香港院士莫毅明昨日分享與數學的不解之緣。小時看着父親厲害的珠算能力、聽着數學家華羅庚的驕人成就,不知不覺令他對數學產生興趣。雖然成長階段資源貧乏,但他努力自學,中二已懂微積分、中學畢業後5年就取得史丹福大學的博士資歷並發表論文。他認為現時社會有更多資源,寄語年輕人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實學、打好基本功。
小時候住於徙置區,根本沒有多少學習的資源,但憑着強烈的好學精神和好奇的心態,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莫毅明總能發掘不同的知識和興趣,除了歷史和詩詞,數學也是其中一種,「小時看到父親的珠算很厲害,當中又有很多口訣,覺得很有趣,便當玩遊戲般學了起來,我覺得每個人和不同的事物都有種緣分。」
專注實學 被華羅庚成就吸引
冒起了對數學的興趣後,莫毅明知道計數的速度並非最重要,於是將目光轉移到實學之上,而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成就,開始令他對數學理論着迷。年少時候的他,整天去圖書館了解相關知識,又常常拿着姊姊的數學書去鑽研,提早學會了歐氏幾何,中二時更已懂得微積分,再加上中學老師的引導,結果他中七畢業時,數學已經是大學程度。
原本去芝加哥大學讀本科的他,感覺課程太淺易,轉眼就轉了去耶魯大學讀研究課程,再隨導師轉到史丹福大學。中學畢業後不過5年,雖然沒有學士學位,但跳級取得了博士學位,其第一篇論文,甚至發表於博士未畢業時。
不少數學家專擅一個領域去進行研究,但興趣多多的莫毅明卻主張數學研究,尤其是基礎數學的研究,知識面要更開闊一點,「不同數學領域,其實是互相關連的。」他自己於這方面亦是身體力行,將微分方程和代數幾何合流,去創造出新的理論,隨後亦衍生不少研究,解決了很多代數幾何的經典問題,「提出理論,一定要經得起考驗,另外它也要有生命力,可以不斷發展。」
歐美任教多年「雲遊觀世界」
莫毅明大學畢業後於歐美名校任教了十多年,按他自己的形容,是「雲遊觀世界,故國繫心間」,故選擇於1994年時回流,即使當時研究資源亦不多,但他仍是信心滿滿地回來闖天下,扶助於歷史上積弱一時的國家。因此,對於是次當選院士,他坦言非常高興,「這次獲選,不但是對我的學術成就的一種確認,也是對我長期以來對香港以至內地數學學科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的一種認同。」
現今社會資源遠較當年為多,年輕人要鑽研任何學問都有可能,莫毅明寄語年輕人,若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實學、做好基本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走怎樣的路,更加要學更多的基本功,因為你不知道不同的組合會有什麼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