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除了吃喝玩樂,也可以認識當地的文化和歷史。筆者早前到台灣旅遊,對台灣的溫泉文化加深了認識。由於台灣曾被日本統治,很多事物都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溫泉(hot spring)就是其中之一。
筆者到訪北投溫泉源頭之一-地熱谷(Thermal Valley),那裡的泉水接近100度,屬鹽酸(hydrochloric acid)酸性,是青磺(blue sulfur)泉,而且長年不斷有硫磺(sulfur)的蒸氣上升,可想而知泉水有多熱!有說因為曾發生意外,加上彌漫着硫磺的氣味和煙霧,如地獄一樣,而被稱為「地獄谷」。可是,筆者卻覺得像置身於仙境(fairyland)之中呢!
除此之外,北投的溫泉博物館(Hot Spring Museum)記錄了當地的溫泉文化和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仿照(imitate)日本溫泉的公共浴場,後期卻荒廢了。經地方居民的努力,政府斥資重建,那裡才能成立博物館,同時亦保留了公共浴場的特色和設備。以換鞋的玄關(entrance)為例,參觀者甫踏進玄關,便要脫掉鞋子,換上拖鞋。博物館內有男女更衣室和獨立浴池。當中以男性浴池為主,而且男性的浴場空間亦較大,反映當時男尊女卑,比較保守(conservative)的社會風氣。
見證北投濃濃人情味
博物館更展示獨特的建築結構,如鋪設日式榻榻米(tatami)的休息間、瓦磚(tile)、樑柱(column)等。另外,其中一個展館展示了居民爭取整修重建的過程,張貼了很多居民、遊客和學生的支持語句,可見北投社區的人情味十分濃厚。
雖然博物館裡沒有溫泉,但附近有大眾露天溫泉,當地居民清早便在那兒一邊泡浸,一邊聊天!筆者入住的旅館也有室內大眾溫泉,當然要體驗一下!浸溫泉前要先沖身才可進入水池。筆者首先泡白磺(white sulfur)溫泉,溫度有40餘度;之後再泡冷泉池(cold spring),據稱憑藉冷熱交替的過程可使皮膚更有光澤及彈性(elasticity),可是泉水太冷(chilly),筆者實在忍受不了,於是轉而使用氣泡按摩(bubble body massage)。
這趟台灣之行,除了浸溫泉,又認識有關溫泉的知識,從中學習到文化保育(cultural preservation)的重要性。只有保留文化和歷史,才能使一個地方擁有自己的特色,吸引遊客到訪!
Glossary
Thermal Valley 地熱谷
hydrochloric acid 鹽酸
sulfur 硫磺
fairyland 仙境
imitate 仿照
entrance 玄關
conservative 保守
tatami 榻榻米
tile 瓦磚
white sulfur 白磺
elasticity 彈性
cultural preservation 文化保育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語言傳意學部講師廖尹彤、崔穎欣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c@hkct.edu.hk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