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法比尤斯敲下議事槌,意味《巴黎協議》正式確立。網上圖片
新聞撮要
全球195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經過兩周商議後,協議最終草案文本終在12日出爐,當中訂明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兩攝氏度以下,並首次爭取控制於1.5度內。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向各國提交長31頁的《巴黎協議》最終草案文本,指氣候協議將是抑制全球氣溫上升的「歷史性轉捩點」,形容為「目標遠大」同時體現公平、持久並具有法律約束力,在各主題上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及「各自能力」原則。■節自《巴黎終成氣候》,香港《文匯報》,2015-12-13
持份者觀點
1. 法比尤斯:我們負有重大歷史責任。若各國無法達成協議,下一代將不會理解及原諒我們。
2.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發達國家應在減排、氣候資金等問題上承擔義務並履行承諾。各國不能因自己國內政治、經濟原因,而推遲、阻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3.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大會轉動氣候政策的巨輪,使化石燃料工業掉進歷史黑暗面,對它們造成巨大打擊。
4.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協議條款太弱,也來得太遲,應對全球暖化的援助金額未有根據真正需求制定,條文空洞,只會令地球溫度較現在上升3攝氏度,帶來災難。
5. 《紐約時報》:協議不列明目標是顧及各國政治現實,尤其是掌控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一向不認為氣候變化問題具迫切性,擔心若條文太進取會在國會觸礁。協定雖沒有強制各國履行承諾,但由於各國須公開減排成效,相信可施壓各國切實推行減排措施。
6. 國際能源機構(IEA):協定加速潔淨能源和能源效益的投資,促使能源工業轉型。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巴黎協議》達成的多項協議的背後理據。
2. 有意見指《協議》等於宣告了化石燃料的終結,你同意嗎?你認為這有什麼意義?■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