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隨着黃日(前排右一)以14歲之齡升讀大學,也令其他「優才人」思考提早入大學的利弊。 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本學年先有科技大學破格取錄科學比賽中表現優秀的中五生,再有中文大學讓14歲的「神童」黃日提早升大學入讀理論物理精研,引起社會的熱議。已成為中大生的黃日指對大學的生活尚算習慣,但也知道自己須變得更加獨立。不過,也有和黃日同樣出身於優才(楊殷有娣)書院的學生認為,如果升大學不是為了盡早投入研究的話,與同屆同學一起成長,會更懂得與人溝通。
今年中大最受注目的新生黃日,一直是「飛躍式」求學,由於中一開始因學的東西太簡單而不想上學,黃日一下子就由中一升上中四,「當時主要是在語文上要再努力一下,另外通識科也要努力追上。」今年他更一躍成為中大學生,不少人都關注這為神童能否適應大學生活。黃日則表示,自己經歷了迎新營,感覺和大學同學都相處得到,但知道自己要再獨立一點。其母親黃太亦表示,中大在錄取黃日之前,亦經過了5輪面試,才確定黃日適合跳級上大學。
若非為研究 寧順其自然
或許有人會羨慕黃日提早讀大學,但亦有人選擇順其自然。曾於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獲得銀牌、現於科技大學修讀國際科研的陳永健,以及曾獲香港物理奧林匹克比賽冠軍、現於優才就讀11年班的葉正夫,就是選擇順其自然的例子。陳永健表示︰「有能力當然盡早升學,尤其是對研究有興趣的,早入大學亦可以更早做準備;但如果不是為了研究,跳級就少了學習和其他人溝通的機會。」他和葉正夫都坦言,「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是令他們沒有跳級的原因。
物理精英對提早入大學有其意見,有其他專長的優才畢業生也對提早入學有一定保留。現於中文大學讀藝術的鍾凱霖、於香港大學讀法律的鍾皓明及於港大讀醫科的房嘉希認為,提早讀大學有其好處,而每個人的專長也不同,大學能提供的學術養分或許更多,但亦認為有些溝通技巧、大學裡的事,未必是十四五歲的人可以足夠成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