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關係,經常收到來自不同學校學生的功課,每次看到一個情景都不禁詫異,就是不留痕跡的批改方法。雖然深明日校教師教務繁重,可是值得反思的是,倘若教師沒有給予任何回饋,學生是否能夠有效學習?
課業回饋大致分為3個形式,其一以剔號和交叉標示正確與錯誤的地方,這種應該是最基本的批改要求,然而,核心問題是學生能否掌握符號背後的真義?其二,以分數高低反映學生表現優劣,衍生問題與符號無異;其三,以文字語句,說明學生值得肯定或尚有補足之處的地方。筆者愚見,唯有這種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回饋模式,原因涉及通識的學習目標。通識講求批判性,或稱之明辨性思維,總而言之涉及思維訓練,例如推論關乎培訓學生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課業表現正正反映學生思維能力,只是運用符號或分數表達,期望學生「心領神會」,豈可接受?
大量參考答案無針對性難吸收
當然,部分老師會採用折衷之法,透過整體教授指出常見錯誤,並且派發參考範文,使學生可以透過模仿得以進步。這種方法當然勝過只是運用符號或分數傳意,然而,如前述,學習通識等同學習思維,現今學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差異,集體授課的確「慳水慳力」,並不代表可以抹殺個別課業回饋的重要性,唯有針對學生表現給予針對性建議,學生才能有清晰進步方向,例如早前一位名校生向我表達他的學習困難,因為學校經已給予該位名校生大量參考答案,但是從屢次的課業可見,完全沒有吸收和進步,當我細看他的功課,立即判斷出他一定是商科學生,因為該名學生所有思路均囿於經濟角度,所以作答盲點正是未有從多角度回應題目。由此可見,個別思維差異,始終都要親自判症才可以解決,畢竟世界上沒有一種靈丹妙藥能醫百病。
筆者無意冒犯日校老師的專業,純粹從學習效能探討回饋方式的優劣,本身多年日校經驗亦令我體會日校教師的局限與無奈,只是希望拋磚引玉,好讓同工們思考一下如何才可以令學生得到最好的學習,以及最有效的方法。■Henry Law 資深通識科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