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全民退休保障」涉及安老服務,但是《禮運大同篇》講的「老有所終」也不光是每月給一筆錢就了事。政府提出起碼的資產審查合情合理。鼓吹「不分貧富」派錢的「社福界」(社會福利之謂也)賢達卻大聲疾呼,認為資產審查是損害長者的尊嚴云云。另一種說法,是長者應該分享香港經濟發達的成果,因為他們大半生為香港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良多,不應老來無依之類冠冕堂皇的「八股式」陳腔濫調。
記得有一回,某激進派議員,請來一位老婆婆,在立法會的公開諮詢會上,向其他黨派的年輕成員狂罵粗口髒話。這種手法已經成為「指定動作」!廣府話的粗口,從語義語源來講,主要是男人用來攻擊侮辱女性,或人家家中的女眷。安排女人來罵粗口髒話,則可以達到羞辱異見人士的下流目的,又減輕民間習俗因互罵粗口而產生的衝突。女人罵粗口,難道還能跟她動粗嗎?何況還是一個老婆婆!此所以,先前某「女性粗口民主派」當街侮辱執勤警長的母親,應該是同一間「學校」調教出來的政棍!又如某位品格卑劣、粗口橫飛、隨時動手打女人的議員,自己罵髒話則天經地義,人家用相同的髒話罵他,就恐嚇要打人!
人到晚年,需要什麼樣的「尊嚴」?《禮記.祭義》:「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孔門弟子以曾子的大孝見稱,他這番話的意思,是要善待老人家,最重要是得到家屬中的晚輩,尤其是子孫輩的尊敬。若得不到起碼的尊敬,則從另一個極端來看,起碼不要讓長者受辱。最後才是得到基本溫飽(養)。中國人傳統講究「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現代社會風氣改變,許多人結了婚而選擇不去傳宗接代,自己賺的錢自己花,好去享受二人世界。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卻不應該到老才要人家的子孫養你,然後還要人家的子孫將你當成自家的父祖來孝敬!
每一位老來無依的長者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政府作為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機構,當然不應該、也不可能翻查每一位申請任何生活津貼的長者,在過去幾十年工作所得,是給誰花掉了。又或者是誰,花光了老公公老婆婆的血汗錢,然後當老公公老婆婆為秋後扇!
長者要怎樣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做人的基本尊嚴,其實說到底是家務事,清官難斷家務事呀!現代都市化的社會,流行「核心家庭」,照顧尊親長者的條件日益艱難,做成「內部不經濟」(internal diseconomy)。何解?一對小夫妻,照顧一至兩個年老長輩,即使經濟不吃力,人力資源也緊張。過去大家庭兄弟不分爨,是兩三對夫妻共同照顧老祖父老祖母。又或者一個小四合院(或香港一屋數戶),很可能是四五個小家庭同一屋簷下而有好幾位長者。這樣就比較「內部經濟」(internal economy)了!因為長者之間有伴,平時只要任何一家有成年人留守就可以一併照看多家的長者。須知全職在家照顧長者,也得放放假呀!雖然「無錢不能」,但是錢也不是萬能。如果派夠錢就一了百了,你們「社福界」還有存在價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