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運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
朝鮮當局不顧我國政府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無視聯合國相關決議,接連試爆核彈、以彈道導彈技術發射「衛星」,引發安理會新一輪嚴厲制裁。我國政府堅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和國家安全利益,支持並且嚴格實施這一制裁,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許、國內民意的廣泛支持。
與此同時,國內某些人或出於傳統地緣戰略思維,或基於對中朝傳統友誼的模糊記憶,懷疑甚至公開反對政府的正確決策。其主要依據是:朝鮮是我國的「戰略屏障」,絕對不能視為「戰略包袱」隨意棄之;這樣做是在屈從美國的壓力,不顧中朝「鮮血凝成的友誼」,危害國家安全利益。這種論調在網絡媒體上隨處可見,在一些研討會發言中也能夠聽到。但是,對於這一重大政策調整,主流媒體迄今未見清晰闡述。
筆者認為,如果任由負面議論繼續發酵,很可能會引起民眾的思想混亂,干擾中央決策的貫徹實施,影響中央的威信。鑒此,首先應在國際問題學術界展開內部討論,形成一定共識;進而鼓勵專家學者在主要媒體上發聲,進行有理有據的正面闡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我國政府贊同安理會制裁決議旨在履行大國責任、維護地區穩定,同時也是為了將朝鮮當局拉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我國政府力主半島無核、和平穩定、中國利益,力推各方重返六方會談、棄核談判與停和機制轉換談判並進,強調絕對不允許因任何一方的不智行為而在我國家門口「生亂生戰」,制裁不應傷及朝鮮民生,這些主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解決朝核危機的治本之策,不僅公正合理、合乎國際法準則和我國外交理念,而且充分考慮到了朝鮮的安全關切,特別是長遠利益。從這些政策主張中,哪裡能夠找到將朝鮮作為「戰略包袱」棄之不顧的影子?顯然,指責政府「棄朝」與事實嚴重不符。
我國的外交理念是「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尊重朝鮮的獨立自主,不謀求「勢力範圍」,而將朝鮮視為「戰略屏障」等同於將朝鮮視為我國的「勢力範圍」,顯然有悖於我國的外交理念。新形勢下我國對朝戰略目標應是「睦鄰友好帶」、「安全穩定帶」、「經濟合作帶」,起碼不是「麻煩多發帶」。這也應是我國新時期整個周邊外交的重大政策選擇。
對於國家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尤其需要加強輿論引導。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放任親西方勢力、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極左或者極右勢力曲解國家的外交政策、干擾國家的外交運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