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香港近年來旅遊業表現每況愈下,尤其外圍經濟環境不景氣,社會內部又存在深層次矛盾,內外夾攻下情況更是雪上加霜。內地遊客來港體驗乏善可陳,更同時面對趕客暴行,導致訪港意願低下。而當局支持旅業發展的政策力度不夠,難以產生足夠效用。旅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應積極調整,強化原有競爭力,打造新型競爭力,為本港經濟打下一劑強心針。
本地旅業正面臨激烈競爭,找準定位尤其重要。日前上海迪士尼樂園宣佈6月開幕,消息一出,前三個月的門票已搶購一空。而同樣擁有迪士尼樂園的香港,對外地遊客的吸引力是否因此受到打擊,也引起社會討論。但與其針對個別因素左右推敲,倒不如先行檢討,挖掘香港本地資源,為遊客來港創造切實的「動力」。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發現並充分利用現有優勢,整合各方資源,深度挖掘旅遊體驗;同時在既存優勢的基礎上,開發新的景點、路線,比如開創與傳統旅遊路線不同的深度遊、文化遊、盛事遊等,吸引更多具消費能力及潛力的遊客,提高旅客來港旅遊消費的信心。
整合現有資源 創新旅遊體驗
香港在旅遊業上的競爭力,從來就不是由某個樂園、某個景點單一決定的。香港真正的競爭力是「綜合性的」。目前旅業表現不佳,也正是因為未能在旅遊業發展上充分發揮這種「綜合競爭力」。作為國際性都市,香港中西文化交融,且在吃、住、玩、購等服務上具備有利資源,有條件為旅客提供完善的「一條龍服務」。業界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為旅客打造配套的、優化高端消費體驗。
香港的風情是多面向的,她既是一個國際金融城市,也是一個充滿熱帶自然風景的島嶼;既有商業化的活躍氛圍,也有小島漁村的地道風味;交通便利,同時又與自然景觀無縫融合;可以享受購物天堂之便,也能縱情戶外活動。但大部分內地遊客沒有機會接觸到香港的另一面,旅業可對症下藥,挖掘香港相關潛力,如結合本土風情,開發休閒、生態、度假遊等新的旅遊模式。尤其是針對具有消費能力的過夜旅客,打造包括吃、住、玩、購的精品旅遊路線,創新旅客來港的體驗。
聚焦文化盛事 發展高端旅遊
整合資源、挖掘的景點不僅包括地理景點,同時也包括人文景點。香港過去受英國殖民統治,在文化、建築上受到西方的影響,與本地文化交融,具有獨特的風俗人情,這些都是香港珍貴的資源,能夠通過適當的包裝、打磨而重放異彩。比如近年長洲「搶包山」活動舉辦得很成功,每年都吸引了幾萬海內外遊客,業界可借鑒有關經驗,舉辦更多具本地文化特色的典慶活動。同時可開發「追尋香港歷史足跡」等文化遊,遊覽抗戰時期的名人遺址、英雄根據地、紀念碑等,回顧抗戰歲月,讓旅客對香港有更多認識。
而在發展高端旅遊路線上,可聚焦每年舉辦的盛事,包括各種球類公開賽、美酒佳餚巡禮、藝術節等,還有2015年首辦的香港單車節、2014年的閃耀維港3D光雕匯演等。這些盛事為香港旅遊發展增加了新元素,對於年輕旅客具有相當吸引力,是打造高端旅遊的另一個商機,同時也能為本地旅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擺脫死板模式,推動本地旅遊業態走向多面向、多樣化。
完善配套設施 消除旅客疑慮
在開發旅遊新景點、打造旅業新動力的同時,香港還需要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包括如何在高峰期進行有效分流、加強旅業規管、對外形象宣傳等,消除旅客顧慮,同時為旅客提供必要的保障。在目前環境下,打造香港旅業新型競爭力,不僅需要業界迎難而上,同時也需要政府「適度有為」,為香港旅業的發展穿針引線,引領規劃、落實發展。而立會也需要務實行事,停止無端指控,促使有利於香港旅遊發展的項目盡早落實,如現期的大嶼山規劃等。
香港陷入旅業低潮已經不是短期的事情,現階段各界應具憂患意識,衝破政爭障礙,發揚香港精神,為旅業的發展打造新型競爭力,鞏固香港「旅遊購物天堂」的地位。香港取得切實發展基於腳踏實地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逐步解決問題,否則只能被激烈的競爭淘汰,優勢也將淪為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