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近來北京流行諺語「翠花,上烤串」。北方人都知道「翠花,上酸菜」,鄧超當年在中央戲劇學院演的一台話劇就叫這個名,後來還有以此作歌曲、演小品、說相聲,「翠花」很火了一陣子,有個漂亮外國女孩主持的一個飲食節目,她的中國名就叫翠花。這和那一陣子北京時興東北風有關,東北菜、二人轉,東北話的小品,連北京人說話都帶些東北口音,覺得夠時尚。東北菜的飯館成行成市,最有代表性的菜是「豬肉酸菜燉粉條」。
翠花和酸菜現在過時了,時興起「翠花和烤串」。北京最早有新疆人賣羊肉串,街頭現做現烤,吆喝都是新疆味的普通話,成為北京街頭一景。如今變成「大金錶小金鏈,一天三頓小烤串」形容烤串之盛行,有錢人不吃別的專吃烤串。原來東北除了亂燉,烤也是一大特色,東北物產豐富,有山珍有水產,有大量樹林,烤茼Y是從東北興起的,熾熱帶茬巧吽A符合東北風格。幾乎能吃的就能烤,東北與別不同的是烤雞骨架和大筋皮子。街市有賣去了肉的雞架,多用來煲湯,想不到還能烤,大筋皮子是牛的一條腩筋,這兩樣都沒什麼肉,勝在口感,有嚼頭,有肉有脆骨有筋,愈吃愈上癮。
北京以前沒有烤串,燒烤最有名的是烤肉宛,有三百多年歷史。最初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南城一帶推車賣生牛肉,後來在車上安置了烤肉炙子賣起烤肉,生意大好極受歡迎,就開了舖頭。開舖的地方選得好,在北京什剎海,對茪@湖碧水荷花。烤肉吃起來很豪氣,半人高的大火盆,架蚥K炙子,食客拿茪G尺長的竹筷子,一腳踏在長板凳上,一腳踩地。一手托佐料碗,碗內是醬油、醋、薑末、料酒、鹵蝦油、b絲、香菜混成的調料,講究一分油,二分醬,三分醬油,差一點都不行。切成薄片的牛肉,蘸飽調料,放於火炙子上翻烤。待肉熟,就蚇}蒜、黃瓜條、熱牛舌餅,喝燒酒。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周身通泰。
烤肉宛的烤肉溢油蕩香,有「賽豆腐」之稱。有人請八十六歲的齊白石去「烤肉宛」吃烤肉。齊老推卻,說牙齒嚼不動了。經不住鼓動還是去了,一試,烤肉真是嫩得像豆腐一樣。老人一高興,提筆寫下「鐘鼎本無此烤字。此是齊璜(白石老人名)杜撰」。這個「烤」字裝裱後掛在烤肉宛店裡,成了「烤肉宛」的牌匾。
有一年曾經去過「烤肉宛」,沒有大火盆和火炙子,廚師在後廚把肉烤好,像炒菜一樣端上來,半涼不熱全無風味,就再沒去過。「烤串」沒有試過,想起來,一定比廚師的烤肉有風味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