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於為何會積極參與校園和社會事務,王大中表示「因為我在這裡生活」。 劉國權 攝
中大留學生拍片「還原」港情 改埋中文名「王大中」
編 者 按:生活在這個城市久了,一切理所當然,一磚一瓦,皆屬我城,「本土」二字從不必刻意提起。
近期有「本土派」的冒起,大家起初都沒有太在意,認為他們不過是激進的少數。然而,當農曆新年旺角暴亂擲磚縱火之時,他們竟稱自己在捍衛「本土」。這一刻,大家都遲疑了。
這是「本土」嗎?經常談「本土」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憤慨表示:不,這絕對不是。
當捍衛「本土」、排斥內地的「本土派」頭目被揭發是在內地出生時,他們也自亂了陣腳,又要重新去定義「本土」,「本土」不再是香港人,而是認同香港價值的人。
到底「本土」是什麼?我們同樣由年輕人出發,從一個既非內地、亦非香港,卻居於香港、研究中國的外國學生說起,再去拉闊視野,看一看那些需要被捍衛的「本土」,有茷蝻邞滬輕銢G事,面對怎樣的處境。本系列就由視香港為家的新來者、老香港、專門研究本港歷史文化的學者等娓娓道來,他們眼中的「本土」,是怎麼一回事?
由一個外國人來說「本土」,或許有點格格不入,但若真如「本土派」所言,「擁抱香港價值」就是「本土」,那炳q荷蘭來到中文大學修讀中國研究、還為自己改了個中文名叫王大中的Emir Mustafa I?ler,可謂名副其實。他比大多數的大學生更積極,曾組織內閣去參選學生會,希望服務同學;他比大多數香港市民更「Pro-Hong Kong(親香港)」,為了參與社區事務,他加入了政黨參與義工活動;他比大多數「鍵盤戰士」更尊重多元意見,並建立了一個facebook專頁,就不同主題做街頭訪問、拍短片。為什麼如此積極?他說得簡單直接,「因為我在這裡生活。」 ■記者 歐陽文倩
帶茪什磠熙ㄛO北京的認知,以及普通話的「你好」二字,王大中就幾近如一張白紙般來到香港,然後漸漸地了解香港和內地的異同、了解同輩眼中的「兩地矛盾」、了解突然人人都談論的「本土」,「這些都是我在香港學到的。」
「不覺得香港內地好大分別」
那什麼是「本土」呢?王大中毫無背景也因此說得毫無負擔,「就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吧?但其實我不覺得香港和內地有很大的分別。
「他們把很多東西說成是香港文化,這不是,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化。」這段說話大概又會惹來一些同學的白眼,但王大中聳聳肩接蚖﹛J「民主就是這樣,大家會有不同的意見,我也會有我的意見。如果所有人都有同一個想法,這是很瘋狂的。」
從沒有去細想「本土」的意思,但王大中的一舉一動就很融入本土,例如多數香港大學生也不曾想過要選學生會,他作為一名外國學生,卻躊躇滿志地去參加,第一個去拿報名表,更收集了約二百人的支持,不過遞交表格時,王大中卻被告知「遲了兩天,恕不受理」。
冀還原港多元社會實況
選不了學生會,王大中旋即又有新想法,他和朋友開設fb專頁「PlumJuice 酸梅湯」,就不同議題做街頭訪問,製成短片,希望還原香港本來就是意見多元的社會實況,建立「和而不同」的氣氛。所設的問題同樣和平日閒聊的實況類似︰「最想和哪位名人結婚」、「最怕什麼」、「 相信有外星人嗎」、「怎樣看大學的dem beat(叫口號)文化」。他說,酸梅湯醒神可口,他希望這些短片亦有此形象,也有一定娛樂性。
校園以外,王大中還走入社區當中,例如加入民建聯的沙田支部。不少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他直白地解釋︰「我視自己為『Pro-Hong Kong(親香港)』的人,我希望自己在校園、社區等不同層面都可以參與。該政黨和我的理念最相近,而且也很注重政策議題,所以我想加入其中。」
入會後,他曾幫忙派過傳單,也參加過一些環保相關的活動。未來9月立法會換屆選舉,王大中也表示可能會幫忙,「不過我也有暑期課程要上,所以要看看怎樣分配吧。」
建設再論心安 盼北上看更多
中國人喜歡說「此心安處是吾家」,有了歸屬感才有進一步的貢獻,王大中未說得出這些文縐縐的句子,他只能簡單說「因為我在這裡生活」,用「逆向」的方式,深入本土,加以建設,再論心安。
有些人說「捍衛本土」,然後轉身掘磚、傷人、縱火,王大中「捍衛本土」的方式,則是跑到不同地方看看自己可以做什麼。
畢業後,他還希望留在香港,因為不想自己學到的知識,隨茼^國而漸漸淡忘;他還希望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證,將來有機會時,再從這片土地,北上去探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