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研究資助局的研究撥款政策,及早前公佈的《香港教資會資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報告。有大學代表期望政府增加科研撥款,同時有代表質疑現時教資會及研資局的撥款準則,過於側重學術研究,卻忽略應用性科研,促請當局作出檢討。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教資會主席唐家成、本港8所資助大學的高層代表均有出席會議。其中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史維指出,政府對本港高等教育界的研究資助,佔本港整體生產總值比例偏低,相比內地、新加坡、韓國以至西方國家,本港的資助就更少;他和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黃偉國亦期望政府和教資會可增加對院校的研究資助。
理大重實用 資助重學術
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認為,教資會及研資局的資助較着重學術研究,忽略了院校具有實用價值的研究,建議教資會等尊重各所大學的定位,對如理大是實用型大學可給予更多支援,他亦建議當局與創新及科技局合作,與大學產生協同效應。
嶺大無理科 所得亦較少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見圖,彭子文 攝)指,由於該校的學科以人文學科為主,未有提供醫學或工程學等的學科,得到的研究資助相對其他院校少,促請教資會能了解不同定位的大學亦有不同需要。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回應指,明白每所大學有不同的定位,而教資會的專責小組會檢視研究撥款等安排。
至於教資會在今年3月發佈的《香港教資會資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報告,基本上8所大學對報告表示歡迎,而各院校正分別落實報告中有關校董培訓、風險管理等建議,期望有助提升大學管治效能。
另外,會議亦有討論社會關注的議題,例如有報道指本港部分院校在英屬處女島(BVI)開設離岸公司,吳克儉指當局關注事件,他強調大學有責任向公眾問責及保持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