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據游子安、張瑞威、卜永堅合編的《黃大仙區風物志》所載,「大磡鄉位於鑽石山下,以地形命名」,也有些小村落如大磡窩村等在其中。此鄉為客家村落,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以朱姓為主,始祖乃朱居元的第八子朱仁鳳(1771年至1843年)。據族譜所云,此人遷居大磡村後,「建有祖祠屋宇,置有田地」,「可以推斷,朱氏在朱仁鳳一代,已具有相當積蓄,使他足以置田買地,由石匠變為地主,並建立自己宗族的祠堂」。
朱仁鳳遺下屋地菜地約有十多萬平方呎,在戰前,朱氏以五百大元請來其時在香港大學任教的國學大師朱汝珍光臨祠堂,「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五百元可購置十五坑瓦的石屋一座」;在日軍侵港期間,為擴建啟德機場而將機場附近的鄉村拆毀,大磡村則連朱氏宗祠亦夷為平地。
香港重光後,朱氏族人返回故地時,發現此鄉已非朱氏單姓鄉村,早已變成新移民聚居的寮屋區了。此外,新建的大磡村亦非舊址,乃舊大磡鄉以南的瓦窯頭村了。大磡村乃本港早期的夢工場,曾設多間片場,不少演藝界中人曾在此居住:如李翰祥、紅線女、任冰兒、劉德華、薛家燕等;喬宏亦在大磡村內舊居,與前啟德軍用飛機庫及日軍防衛用的地下碉堡合稱「大磡村三寶」,免於清拆。
至於坪石鄉早已清拆,發展為公共房屋坪石村。以前坪石鄉的鄉民大多為客家人,以務農為主,此鄉細小且為雜姓,三山國王廟乃全鄉最重要的公共建築。此廟已故的前主席余運其曾在訪談中指出,三山國王確還有兩個弟弟,而三兄弟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山」字,可是只有這位大哥做過大官,更是忠臣,現在廟宇的主神,就是這位大哥,稱為「三山神」。在三山神兩旁的,乃是太歲和玄壇,兩者俱為三山神的副手。
從訪談中得知,三山國王廟雖建於坪石鄉,卻是坪石附近各村落的共同組織,從歷次重修的參與者可見一斑。比如根據1946年重修的三山國王廟碑文所載,在此等發起人當中,馮興乃牛池灣鄉長、冼北乃坪頂鄉長;而在值理當中,林發乃竹園鄉長、廖貴乃下元嶺鄉長、賴楊勝乃沙地園鄉長、陳貴乃坪石鄉長。由此可見,此廟雖然細小,在維繫各鄉的作用而言,卻意義重大。
據《九龍十三鄉委員會銀禧紀念特刊》所載,「在1956和1970年,許多參與重修廟宇者,亦是這些鄉長的繼任人;由於是共同組織,三山國王廟曾是這些鄉村的村民聚會飲宴的最佳地點」;「在二十多年前,村落裡若有結婚或滿月等喜事,不少村民會在廟前空地設宴,或者向廟宇借用桌椅回家,而三山國王廟則常備二十多張飯桌作此用途」。正是由於三山國王廟歷來乃附近各鄉樞紐,話說在1957年,發生了竹園鄉遷拆事件,此廟就成為整個東九龍十三鄉聯盟組織的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