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改善文筆,不少同學都無從入手。談到文筆,我們可能會聯想到修辭和詞藻。不過,在氣氛緊張的考場上還能寫出獨到的比喻,詩意的句子,這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的事。因此,我建議同學可以先從成語或四字詞着手,一來可以改善文筆,二來可以累積議論文例子。同學可以考慮從以下方向背誦成語。
以主題分類找成語
首先,同學可以按主題分類,尋找一些故事性的成語。其實,很多成語背後都有一些經典的人物故事。例如勤學苦讀方面,就有以下的例子:映雪囊螢、懸梁刺股、聞雞起舞、鑿壁偷光。
「映雪囊螢」背後有兩個故事,孫康夜晚利用雪光照明來讀書(映雪)、車胤借螢火的光讀書(囊螢);「懸梁刺股」,是蘇秦年少時的故事,他惟恐讀書時感到睏倦,因此把頭髮束起,吊在屋樑上,以免自己打瞌睡,讀書昏昏欲睡時,用錐刺大腿,讓自己清醒;「聞雞起舞」源自晉代祖逖,聽到雞啼時立即起身操練武藝;「鑿壁偷光」原是漢代匡衡鑿穿牆壁,借鄰家的光來讀書的故事。
當議論文題目問到「貧窮的孩子是否比富裕的孩子更難有成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時,這些苦讀成才的例子都會用得上。其它經典的成語還有「毛遂自薦」(論證「謀事在人」、「努力爭取機會」等題目時可用)、紙上談兵(討論知慧與書本知識的分別、不應驕傲自大時可用此例)......
故事用作開始收尾
某些成語背後沒有人物事例(又或人物並不為人熟悉),卻是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例如:鷸蚌相爭、塞翁失馬、狐假虎威、井底之蛙......開首和結尾時能套用這些成語故事引入,自然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並且能言簡意賅地說明道理。
下一篇分享文章,我們再討論抒情文、記敘文所用的四字詞例子。■劉穎珊 中文尖子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