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處:先救火再查錯 市民贈水送餅為前線打氣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友光、杜法祖)九龍灣時昌迷你倉四級長命火「悶燒」超過37小時至今日凌晨仍未救熄,大廈外牆已燒出裂痕,昨深夜火警更蔓延至4樓。參與撲救消防員的死傷人數更增至1死9傷,令人質疑是否高層指揮失當。消防處助理處長(九龍)李亮明指,現場指揮會不時根據風險評估,在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策略進行滅火,會待完成救火後調查有沒有人作出錯誤決定。
這宗四級長命火焚毀至今日凌晨超過37小時仍未救熄,火場仍不時冒出濃煙,大批消防員要冒着熾熱高溫及濃煙不斷撲救,疲憊不堪,參與撲救消防員死傷人數更增至1死9傷,包括前日深入火場殉職的煙火特遣隊高級隊長張耀升(30歲),其餘9名消防員主要出現缺水及熱衰竭,經救治後已全部無礙出院。
不少市民為慰勞前線消防員,昨日主動到救火現場送水、果汁及餅乾等,更對有消防員殉職感到惋惜。另受火警濃煙影響,距離火場約50米的新橋及得寶安老院,昨晚9時許要緊急疏散約300名長者,部分長者由家屬接走,其餘由專車及救護車送院或轉往其他安老院暫住。
鋼板封死釀可燃氣體阻滅火
消防主任協會執行委員麥錦輝認為,是次火警前線人員面對的困難包括現場被鋼板包圍,當中消防員在打爛外牆玻璃窗後方知道尚有一層鋼板,引致無法打開缺口令火場降溫,令火場出現高達650度的可燃性氣體,又指人員不清楚迷你倉內存有什麼東西,令形勢判斷更見困難。他補充指,在焚燒超過一日後,倉內的損失已經「見頂」,因此前線人員採用偏向防守的「飢餓式」滅火法,即待燃料耗盡再將火撲滅。
消防處助理處長(九龍)李亮明昨午表示,已出動超過200名消防員、45輛消防車,動用8條喉及12隊煙帽隊進行撲救。另又出動航拍機拍攝火場環境。初步已控制火勢集中於3樓,目前採取的救火策略是從外圍向火場內部射入大量水降溫,在內部亦進行滅火工作,又在4樓射水,防止樓板高溫波及4樓範圍等,惟未知何時才能將火救熄,但現場所見,昨晚深夜4樓部分單位亦有煙火冒出。
有消息指,前晚有消防員得知張耀升殉職後,一度情緒激動毆打指揮官,指對方不應在火場環境未明朗下,冒險派出煙帽隊進入火場。李亮明表示,火場指揮會不時作現場風險評估,在不同時段作不同的滅火策略,當張耀升不幸殉職後,確有部分同袍情緒波動,但很快由其他同袍安撫。而鼓風機作用是散煙及散熱,配合了滅火策略及掩護水簾,有助滅火工作,不會加強火勢。對於是否涉及指揮失誤,李表示處方會展開調查。
兩層外牆有裂痕 圍封現場
另外屋宇署昨亦派人到場視察,總結構工程師劉振文表示,由於大火仍未救熄,無法進入內部了解,但初步發現3樓及4樓外牆有裂痕,為公眾安全,已將大廈對開一帶圍封,避免市民走近。
劉指起火大廈樓高8層,1961年入伙,屬石屎橫樑柱及石屎牆身結構,暫時未見有倒塌情況,屋宇署會緊密留意事態發展,待火勢救熄後,再進入大廈內部作詳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