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孩子異物入侵 家長的處理方法

2016-08-07

一般人認為診病療疾是醫生的責任,但不是隨時就找到醫生,其實,家長在看醫生前能夠做些工作,確保患孩的病情不會惡化,亦有助於早日康復。

文:鍾愛瑩(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香港中醫學會副理事長)

以下筆者會帶領讀者由眼、耳、口、鼻開始了解異物入侵的原因及如何處理。首先是眼部異物入侵,眼睛雖然有眼窩保護,但仍然是最脆弱的部位,一旦受到化學藥品或尖銳的東西刺進眼球時,應該立即處理,迅速到急症室求醫,否則會影響日後的視力。如果是砂粒、灰塵或小昆蟲入眼,一般情況,眼睛因受刺激會自行流出眼淚,將異物沖走;如果不成功,患兒表現為緊閉眼睛,甚至哭訴,家長可以翻開眼簾用口大力吹走異物,或用無菌棉條將異物挑出。外物擊傷若只是皮膚下的微血管破裂,可用冰墊敷在患兒有瘀血的部位。如果是被化學藥品濺到時,應立刻用清水沖洗,並用無菌紗布蓋茞晰及迅速送醫院再跟進,以防尚有殘餘化學品和檢查有否損傷眼睛。

昆蟲入耳引發疼痛

其次,是耳部異物入侵,在外耳道有外來物體誤入而言,異物有動物、植物和非生物類。動物指:蒼蠅、蚊子、甲蟲及螞蟻等;植物指:豆類、穀物類及果仁類等;非生物類指:斷棉籤、砂粒、膠珠及紙團等。入侵途徑方面,動物類入侵多在夜間睡覺時爬入或偶爾飛入外耳道;而非生物類多是因小兒無知,在玩耍時將異物塞進外耳道,或家長在替小兒用棉籤挖耳時弄斷所致。患兒表現為,若是昆蟲入耳,會感覺耳內有響聲或疼痛,嬰幼兒不懂表達只會哭鬧和用手挖耳。處理手法為:首先要將患兒送院,條件可以的話用植物油滴入耳內,目的是使昆蟲失去活動能力,然後用鑷子取出。若果異物是植物或非生物類則要根據物件及當時情況用鑷子或耳u取出,但要求手法輕巧準確。圓形及光滑的物件不宜用鑷子,以防將異物推向耳道的深處而損壞耳膜,異物取出後宜保持清潔以防感染。

第三是口部異物入侵,範圍包括口腔和喉咽,常因疏忽或倉促進食,將夾在食物中的異物吞下,尤其是尖銳細長的物件,例如:魚骨、魚刺、竹籤或麵包內有蛋殼等。這些異物多刺入扁桃體、咽喉側壁、舌根、會厭谷及牙肉等,處理手法為:看當時情況在扁桃體的魚刺可以用鑷子取出,古法用威靈仙30克,放清水兩碗煎成大半碗後,加白醋半碗,慢慢吞下可使骨刺脫落。但位於舌根、會厭谷、梨狀窩則需要請醫生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將異物取出。當舌頭和口唇被異物割傷出血時,即時用手指捲茧L菌棉紗壓迫傷口止血。誤吞異物切記不可用吞飯糰、麵包、菜類企圖將異物咽吞下去,有時反將異物推向深處,增加治療上的困難。

幼兒進食不宜急促

第四是鼻部異物入侵,一般是小兒嬉戲時誤將豆類、砂豆、紙團、膠珠或鈕扣等物件誤塞入鼻腔內,亦有因飲食或嘔吐物由鼻咽進入鼻腔。處理手法為:首先要將患兒送院,條件可以的話根據物件如:紙團、棉花類可用鑷子小心取出。先教導小孩用手指按荌楛d的鼻孔,然後用力去擤有異物的鼻孔,嘗試把異物擤出來。圓形及光滑的物件不宜用鑷子,以防將異物推進更深處,嚴重甚至可滑入氣管引起窒息的危險。

最後是其他部位,如異物是蜜蜂的刺針,可先行用鑷子將刺針拔掉再作護理。初生兒的臍部也常被沖涼的污水或尿液感染而化膿,所以浴後宜用無菌棉球揩乾。咽部異物是可以預防的,幼兒進食時不要邊吃邊說話、進食不宜急促;成人餵食魚肉時要仔細剔除魚骨。戒除替小兒挖耳的習慣,以免棉籤或棉球遺留耳內。教育兒童不要將玩物塞入鼻或耳內,野外活動時注意環境的情況,避免昆蟲、砂粒和塵埃飛入小兒五官內。謹記沒有信心使用適當方法時,切勿採取任何方法,應該立即送患兒到醫院接受治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