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香港流動漁民大半漁獲銷往深圳市場。資料圖片
香港流動漁民是愛國愛港的群體,他們數十年來一直受到中央、廣東省和深圳市等的關照和支持。目前,包括捕魚、運輸、賣魚等相關從業人員高達數十萬人,除了深圳、珠海等地提供安置地外,國家也給他們大量的燃油補貼和資金推進他們業務轉型,由海洋捕撈轉向近海養殖等。
捕魚成本大幅減少
由於2005以來國際油價持續大漲,在2008年一度突破100美元,為了減輕內地和香港漁民負擔,國家啟動了燃油補貼,按照漁船馬力大小進行補貼,如15匹小漁船國家一年給予的燃油補貼為3萬多元(人民幣,下同),而大型1,030匹漁船國家補貼90多萬元,自2009年-2013年,國家給香港流動漁民燃油補貼累計高達近29億元。
鹽田香港流動漁民林黨告訴本報記者,他經常去南海最南端打魚,每次出海就是幾個月,燃油成本高,在2014年國家一年給他補貼100多萬元人民幣,他的魚貨絕大部分都是賣到內地。鍾金娣告訴記者,他的船是15匹小船,國家一年給他燃油補貼3萬,約佔他一年燃油費用的三分之一,因燃油佔他打魚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國家補貼燃油費大幅減少了他的成本,他一年打魚可以賺十二三萬港元。
轉型從事水產養殖
除了燃油補貼外,因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國家還大力扶持和幫助內地和香港流動漁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他們進行近海養殖,包括養殖蠔、貝類和其他高附加值水產品,並且按照面積和種類等進行相應的費用補貼。一些香港流動漁民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轉型從事水產養殖,在蛇口等地附近海域養殖蠔等,有的香港漁民推出海上釣魚等旅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