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古典瞬間:不寬容別人其實是斷自己活路

2016-08-27

■ 唐寶民

劉毅是東晉北府兵將領,公元405年,劉毅大敗對手桓蔚,桓蔚失敗後,落荒而逃,為躲避追兵,逃進了牛牧寺,請求在寺中躲避一下,寺僧釋昌出於出家人的慈悲心理,便將桓蔚藏了起來,使他躲過了追兵的搜查,撿了一條命。後來,劉毅得知了事情經過,怒不可遏,下令將寺僧釋昌斬首,眾位僧人苦苦哀求,求劉毅放過釋昌一把,但心狠手辣的劉毅絲毫沒有寬容之心,十分堅決地把釋昌殺掉了。公元412年,劉毅與劉裕交戰,結果被殺得大敗,他在深夜騎馬奔逃,眼見着後面的追兵就要追上自己了,慌不擇路,竟然也逃進了牛牧寺,寺裡的僧人見有人闖了進來,便連忙向外趕他,他哀求僧人允許他躲避一下追兵,僧人們堅決不同意,說:「幾年前,我們寺裡的釋昌法師就是因為私藏了一個被官兵追捕的人,所以被一個叫劉毅的將軍殺掉了,這次,我們是再也不敢收留任何人了!」說完,便將劉毅轟了出去,把寺門關上了。劉毅走投無路,眼看着追兵就要衝到近前了,長嘆一聲說:「唉,我自己制訂的執法標準,竟然傷害到了自己,看來,是天亡我也!」說罷,便上吊自殺了。

這是來自《資治通鑒》中的一段史料,劉毅上吊前說「是天亡我也」,說明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夠透徹,真正亡他的,不是天,恰恰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堵死了自己的活路。試想,如果劉毅當初對釋昌能夠寬容一點,他就不會有後來的下場了。劉毅的教訓,再次證明了那個古老的觀點: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一條路。而不能寬容別人,也就是斷了自己的活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