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仲鳴
暑假抽閒,去了久渴的武漢。無他,此乃推翻滿清首義之地也;其二,自小便唸了毛澤東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之句,老饕如我,急欲一喝一嚐也。傍晚,高鐵抵站,腹有雷聲,即闖附近一土菜館,首點「武昌魚」,孰料味道麻麻,魚又多骨。問服務員,這是何魚,答曰鯿魚,並云:「這裡的魚,統稱武昌魚。」未知毛公所吃何種魚、何種製法?
是晚宿隔鄰一連鎖酒店,翌日即搬往城內戶部巷附近一酒店。行前已規劃,戶部巷一吃是必要行程。放下行李,即趨往。時乃下午,毒陽高懸,武漢真乃一大洪爐,渾身被烤,頃間由頭至腳,汗水漫透。一入巷內,突有一牌子闖入眼來:洪七公叫化雞。吾等三人,都沒吃過這種雞,我說:「行一行,回頭買。」
據介紹,戶部巷是一條匯聚了武漢小吃的美食街,在武漢人的心目中,此處就是美食的天堂、小吃的根據地。這條老街保留了明清的建築風格,許多店舖更是幾代傳承的百年老店。 此巷,遊客到,本地客到,常日人流不絕。
披着汗,吃了炕土豆、烤豬蹄、臭豆腐,味真佳,汗卻更湧,逼得買冰消解。惟真吃不消了,光顧洪七公吧,打道回酒店大嚼。遂購雞一隻,費二十五元人仔,不貴。店家剝泥,見荷葉包裹,以膠袋盛之,友購得黃鶴樓啤酒三大罐,呼嘯回清涼地帶。聽聞現時之叫化雞,挖空內藏不少材料,如瘦豬肉、 蝦仁、熟火腿丁、豬油 、香菇丁等。可是,吾等所購買之雞,乃正宗叫化雞,絕非改良或變種之叫化雞,內無任何配料,以手剝之,翅、腿,胸全送入口,啤酒清爽,好!有餘興未盡之感,遂包剪揼,輸者下街再購。
洪七公者,金庸筆下之丐幫幫主也,武術位居五絕之一,嗜吃;郭靖情人黃蓉覷準他這弱點,誘他授郭靖武藝,巧製各式好餸,引得洪七公垂涎三尺。這道叫化雞,乃洪七公至愛,戶部巷老闆一定是射鵰迷,以此為名,倒吸引了我這金庸迷。惟據相傳,叫化雞之來源,乃於明末清初時,江蘇常熟虞山腳下有一乞丐,偶得一雞,卻苦於沒有炊具和調料,連去毛的開水也無法找到。乞丐肚餓難頂,忽發奇想,將雞破肚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待泥土乾硬後拍碎,雞毛隨泥巴一起脫落,奇香撲鼻。後來這一做法為他人仿效,成為常熟名點,並因其創始人而得名叫化雞。但,洪七公黃蓉乃南宋人也,金庸老實不客氣,將「叫化雞」寫入書中。反正是傳說,有誰可確證源自明末清初?
當日午間,吃了兩雞。晚返又購兩隻,大飲「黃鶴樓」,高談闊論,頗暢快也。吾等發願,找日赴常熟,嚐一嚐彼處之雞,與此有何不同。
入夜,戶部巷入口處,成了各式小販的集散地,如香港的女人街,燈火通明;步行過去,小吃店依然客盛。遊武漢,此地不可不去;叫化雞不可不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