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書聲蘭語:有些話,根本不該說

2016-10-25

廖書蘭

最近,滿城討論的焦點,即是有關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在宣誓儀式中,將英文的CHINA讀成了對中國人甚至全體華人帶有侮辱色彩的「支那」。事後,其中一位當事人在多個場合表示,「支那」一詞並沒有侮辱性,因為孫中山也使用過這一字眼。

顯然這是對歷史的一種誤讀。不錯,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特別是晚清中國的大動盪歲月中,不少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都使用過這一字眼,但是,這是有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的。在晚清,革命家們否定了滿洲政權的合法性,認為清朝的國號「清」字並不能夠展現出華夏漢族的文化特性,加上歷史以及翻譯的緣故,「支那」一詞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下,便成為了一種身份符號。但是這時期並不是很長。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建立,在五族共和的思想下,「中華民族」的概念成為了一種主流的國族認同,而且國號中的「中華」二字,既成為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成為了國家身份的體現。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後,便不再有「清國」的身份困擾。當外界以中文書寫或指稱中國時,理應以「中國」二字看待。更何況,「支那」一詞,以中文書寫,從日本人口中說出,不可否認,帶有一種文化上的貶義,這與日本文化的脫亞入歐也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歷史角度去解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詞已經成為了華人的禁忌。歷史時空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換。更為重要的是,使用者在以「支那」指稱中國時,內心所抱持的心態是一個更為重要和關鍵的問題。有些話,就根本不應該說出。在美國,經歷過奴隸制,也經歷過種族隔離。顯然,在黑人和白人不平等的歲月中,黑人遭受的歧視是非常嚴重的。但是,經歷過民權運動的洗禮後,如果在今天的美國,若是在官方機構,擁有公職人員身份的人對黑人說出nigger(黑鬼)一詞,則必定會惹上官非,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會就此終結。

我非常明白,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不同的政治背景對不同的議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政見。但是,不論抱持任何政見,有些話,就根本不該說出口。有些詞匯和字眼,背後所含的歷史滄桑和辛酸,往往無法讓時下的香港青年人感受到。因此,這種歷史的厚重與沉痛感,有時需要更多的體會和認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