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不少成年人都會以工作假期或進修等,希望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未來路向;但其實中學生亦可以藉「Gap Year」暫別校園,體會當「社會人」的挑戰與責任,讓人生再出發。兩名Band 1中學生因難抵學業壓力,變得抗拒上學,更出現頭痛、發燒、上吐下瀉等病徵;在苦無出路下,他們去年毅然休學一年,參加「恒生青年就業導航GPS計劃」,其間他們試過失業3個月、上班又曾犯錯打爛碗碟、與同事相處欠佳。嚐過職場的酸甜苦辣後,他們尋回了人生方向,並決定重拾學業,分別向從事電腦及社工的目標邁進。
現年19歲的阿穎就讀Band 1中學,成績不錯,但學業壓力亦隨之而來,上學變成苦差,「聽到『返學』兩個字都頭痛」,久而久之身體也出現問題,不時發燒和嘔吐需要請假,高缺席率也令她無法升班。班主任建議她留班或是參加「恒生青年就業導航GPS計劃」。她憶述,當時看到計劃單張描述學員參加前的心路歷程,當中近半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頓時感到自己並非「異類」,故決心一試。
不過,阿穎母親羅太卻對計劃甚有保留,擔心女兒會從此放棄學業,或者是在工作時認識到壞人,二人因而「冷戰、『開火』等,乜都有試過」。但自從她出席了計劃家長支援小組,與社工、其他休學學生和家長傾談,明白到女兒所面對的境況,終於接受其決定。
人浮於事 母女做同事增了解
阿穎很快就找到超市收銀員工作,但因屬暑期工,兩個月後就離職。她坦言由於首次搵工十分順利,令她誤以為找工作很容易,豈料一經失業,要隔近3個月後才獲時裝店聘請做兼職售貨員。不過,是次她卻未能與上司和諧相處,不堪人事壓力下輾轉到了媽媽任職的公司當兼職文員。這份工作不只令阿穎有收入,與母共事也讓她明白到媽媽的工作情況,令母女互相了解更多。阿穎表示,近一年的工作體驗令她明白到守時的重要性,「若上班遲到,可能會連累同事遲了吃飯或下班,甚至影響整個團隊運作。」
發奮重讀盼升學增值
她續指,自己對電腦充滿興趣,但以其學歷根本難以做到理想工作,故已重回校園就讀中五。雖然在今學年開學前的暑假已有多份功課,學業壓力仍在,但阿穎的身體已有改善,她亦把握時間小息、午飯時間做功課,遇有不明白的地方亦會主動請教老師。她已定立目標,要在文憑試取得至少22分,期望能升讀電腦相關的學位課程。
18歲的阿俊同樣來自Band 1中學,學業壓力與阿穎不遑多讓,加上受到專注力失調和強迫症困擾,不論上學或放假都會肚瀉,病情持續兩年,亦引起學校關注,經社工轉介下參加上述計劃。
在休學初期,阿俊不太積極找工,在34個月後才找到侍應工作。上班初期,他不時打爛碗碟,又試過倒翻食物在顧客身上,但他未有氣餒,終以積極的態度爭取到經理認同。餐廳更提出在新店開張時擢升阿俊為主任,負責管理及訓練新同事,但阿俊思量過後,始終希望能提升學歷,故拒絕對方好意,決定在Gap Year後重讀中五。
他認為,參加計劃令他改變甚多,變得更積極主動與別人溝通,返回校園後更擔任校內學會的主席籌辦活動。他期望畢業後可擔任社工,或從事幼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