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浸大首頒入學獎學金助8健兒

2016-11-23
■浸大16/17學年首度頒發精英運動員入學獎學金,共有八人得獎。 姜嘉軒 攝■浸大16/17學年首度頒發精英運動員入學獎學金,共有八人得獎。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為鼓勵及支援本港精英運動員發展,浸會大學於2016/17學年首度頒發精英運動員入學獎學金,共有8人得獎。現時世界排名第三的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感謝校方頒發獎學金讓他能在十多年後重返校園,彈性的課程安排令他能兼顧運動與學業,目前以參加東京殘奧會為首要目標,期望畢業後能加入相關體育總會工作,讓社會更認識傷健運動項目。

今年獲浸大頒獎學金的精英運動員,包括入讀體育及康樂管理一年級的陳浩鈴(壁球)、陳浩源(輪椅羽毛球)、劉紫榮(武術)及冼仲意(女子足球),以及入讀三年級的傅韋麒(跆拳道)、梁城誥(空手道)、譚宇晴(欖球)及王虹茵(體操)。其中4人獲全額學費獎學金,4人獲半額。

陳浩源:運動風氣有待改善

現年31歲的輪椅羽毛球手陳浩源,2004年不幸遇上交通意外失去左腳,2009年開始接觸輪椅羽毛球,2015年於愛爾蘭公開賽上成為首位包辦男單、男雙及混雙三金的男球手,同年獲選為傑出運動員。

陳浩源認為現時本港運動風氣仍有待改善,坊間更可能對傷健運動項目有着「玩玩吓」的誤解,故他修讀學位課程正希望增值自己,估計6年內完成學位,長遠希望加入相關體育總會工作,向大眾展示傷健運動項目專業的一面。

他又笑言,中七畢業離校至今已有十多年,直至今年9月重回校園,感覺十分新鮮。

王虹茵冀增出路選擇

22歲的前藝術體操運動員王虹茵,由於在2011年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表現優異,獲國家一級運動員資格,也是2010年至2011年度傑出體操代表運動員。2012年遇上發展的瓶頸,又要應付文憑試,故決定退役,「藝術體操講究柔韌度,長大後較難完成高難度動作,當時亦覺得應該專注學業,即使不捨也只好退出。」

由於校方認同王虹茵的體操成就,再加上副學士成績,決定頒發全額獎學金以作鼓勵。目前她在課餘兼職教練工作,期望修畢體育及康樂管理學位後,再完成教育文憑,讓未來有更多出路選擇。

至於壁球運動員陳浩鈴,今年28歲,曾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女團勇奪銅牌,同年世界女子團體錦標賽亦打入四強,目前仍為壁球奮鬥,「一星期六日,訓練約25小時,入學後訓練時間調早,午飯時間回校上課,放學再回去受訓。」陳浩鈴透露,有時出外比賽少則一星期,長則超過1個月,而考試一般有出席率要求,校方支援及體諒十分重要,令其無後顧之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