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名師應試錦囊:想讀好文言文 先看歷史故事

2016-11-23
■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向諸葛亮託孤,諸葛亮也不負所託,兩度上《出師表》給後主,可惜屢次北伐都無功而還。 資料圖片■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向諸葛亮託孤,諸葛亮也不負所託,兩度上《出師表》給後主,可惜屢次北伐都無功而還。 資料圖片

2018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卷將會加12篇文言文經典篇章作為考材。為了給學生及老師了解考核的模式,考評局曾以諸葛亮的《出師表》為例,擬了一些模擬試題給師生們參考。與一般的文言文閱讀考核差不多,皆有字詞解釋、句子語譯、內容理解考問及思想感情方面的評鑑等。不過,教師在日常的施教中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只注重這些是不足夠的。各篇文言文的寫作皆有其歷史背景,要掌握文章內容,充分認識文章的歷史背景同樣重要。特別是《出師表》一文,牽涉了三國的歷史背景,更加不應忽略。

當時天下三分,由曹丕的魏國控制中原;由孫權的吳國控制東南;而劉備則在今四川一帶建立漢(以表繼承漢的正統,由於地處四川,故史稱「蜀漢」)。諸葛亮上《出師表》時,劉備已死,由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草蘆的知遇之恩,以丞相的身份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文中可以感受到。

桓靈時戚宦相爭

可惜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不聽諸葛亮的忠言,卻寵信宮中宦官。文中提到「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又「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及「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幾句皆牽涉了兩漢戚宦相爭,政治敗壞的大背景。

所謂「宮中」是指「內朝」;「府中」則是丞相府,也稱「外朝」。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皇帝至高無上,但政事繁瑣,需要有機構處理。因而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輔政,而以丞相為首,下面再設九卿專責各項事務,這便是「府中」的大概。可見「府中」首領-「丞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當然使皇帝惴惴不安。漢武帝時,為了奪去丞相「府中」的權力,便在宮中安插親信,由尚書、中書等人直接輔政,架空了丞相的權力。「宮中」成了總攬一切的權力機構。漢武帝死後,昭、宣二帝皆年幼繼位,「宮中」權力便由外戚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身份控制,而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及後,西漢便亡於外戚王莽之手。

黨錮之禍害忠良

東漢自和帝後皆幼主登位,因而由外戚輔政。及至皇帝長大,不甘成為外戚的傀儡,便與宦官合力鏟除外戚,但不久皇帝駕崩,年幼的皇帝繼位,又重複外戚干政及後宦官亂政的局面。無論是外戚或宦官,其實皆是控制「宮中」的權力以亂政,至於以官僚文士為主的「府中」,則只能受操縱擺佈。

東漢後期宦禍甚烈,桓帝年間,戚宦之間的矛盾爆發,釀成第一次黨錮之禍,至靈帝時,外戚竇武聯合朝中大臣李膺、陳藩對付宦官,結果兵敗自殺,導致第二次黨錮之禍,朝中正直大臣多半受牽連入獄,這便是諸葛亮所說「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的歷史。

要讀懂文言文,先掌握每篇文章的歷史背景是很重要的,特別像《出師表》這篇富歷史內涵的文章。同學們在研習12篇文言文經典篇章時,不妨也多加留意,既能增加知識,也可提高學習的趣味。■陳仁啟

作者簡介︰任教中學中文科超過17年,香港大學教育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