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海洋酸化損生態 青口產量減

2016-11-23
■圖為香港流浮山的青口及生蠔養殖場。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研究所Vengatesen Thiyagarajan供圖■圖為香港流浮山的青口及生蠔養殖場。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研究所Vengatesen Thiyagarajan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伊莎)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上升,導致氣候變化和海水酸化,對生物界的衝擊難以忽視。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主導、香港大學及多所海外大學共同參與的研究發現,海水酸化將影響生態環境及損害生物多樣性,令不少物種日漸遞減,包括本港的青口產量亦將減少。研究結果近日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成果備受關注。

研究人員整合了10份量度海底火山口影響的數據和觀察,及15份關於棲息環境轉變如何影響當地物種的研究,以預測對生態環境及物種的影響。論文的第一作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家Jennifer Sunday指出,在依賴碳酸鈣的生境,例如珊瑚礁、青口床等,預料會因海洋酸化削弱生物多樣性。

珊瑚礁結構或溶解影響棲息生物

參與研究的港大生物學院副教授Bayden Russell指,在一些海底火山令海水酸度上升的地域,珊瑚礁的結構或因未來海洋酸化而溶解,令珊瑚礁的生物棲息地消失,使其一帶的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

研究人員亦觀察了巴布亞新畿內亞附近的珊瑚礁及位於地中海的多片海草床。

結果發現,棲息在珊瑚礁的海洋生物,其多樣性和複雜性隨着酸化加劇而減少;相反在預期中應該因增加二氧化碳而存活較好的海草床,生物多樣性卻無增加。Jennifer Sunday認為,這與海草床反應較為複雜有關。

研究又發現,在未來海洋酸化情況下,美國西北海岸的天然青口礁數量及其相關的生物多樣性亦將下降。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海洋生態學教授Christopher Haley續說,在太平洋西北地區,隨着海洋的化學成分改變,中至大型可食用鹹水青口的數量將下降,「這對數以百計依靠青口作棲息地的生物,將是一個壞消息。」

Bayden Russell補充指,雖然香港沒有天然青口床,但水產養殖的青口產量,將會受到同樣的影響,令產量減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