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期待作品搬上舞台

2016-12-02
■《陸犯焉識》被拍成電影《歸來》從而具象化。 網上圖片■《陸犯焉識》被拍成電影《歸來》從而具象化。 網上圖片

問嚴歌苓,是否會擔心文學有一天會失寵?她搖頭,說:「文學靠文字包羅萬象的魅力生存,它需要與讀者相配合來共同完成一個形象,這個形象不可言說,只存在於作者與讀者的想像裡。電影則把它具象化,是全方位包圍感官的灌輸式審美,是完全被動而奢華的審美活動。小說還靠有一種讀書人精神的人去領悟他的美,從中找出個人的意義,不會像有些電影看完就忘了,而一部好書會讓人不時想去再去翻看。」

從白先勇的《孽子》到董啓章的《安卓珍尼》,文學作品改編舞台劇儼然成為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表達形式,嚴歌苓對其也十分看好,期待自己的作品也可被改編搬上舞台,還原更多的原著語言、對話和尖銳衝突,「我媽媽是話劇演員,我可以說是在舞台邊長大的。到目前為止,內地對舞台劇的政治限制相對較少,因為其小眾的特點,所以還可以保持一種精英的文學樣式,像古典芭蕾和交響樂一樣,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不會入場,這也使其保持了欣賞群體的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