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三地合研揭動脈硬化「元兇」蛋白

2016-12-14
■黃聿(右)表示,血液的不同流動方式會對YAP/TAZ活性產生影響。 柴婧  攝■黃聿(右)表示,血液的不同流動方式會對YAP/TAZ活性產生影響。 柴婧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心血管疾病對人類的殺傷力巨大,是全球最常見的死因之一。中文大學聯同內地及台灣的高校及研究機構進行的研究發現,一種名為YAP/TAZ的「血管內皮細胞轉錄調控因子」與「動脈粥樣硬化」(即動脈漸漸狹窄和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有密切關係,並揭示了通過抑制人體內YAP/TAZ的兩種蛋白質活性可減低動脈硬化的機理。研究亦發現他汀類(statins)藥物治療動脈硬化效果最為顯著,為心血管疾病治療提供新方向。上述研究近日在國際頂尖科學雜誌《自然》發表,備受國際關注。

「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動脈內壁積聚血脂(主要為膽固醇)、鈣沉積物及其他免疫細胞等形成斑塊,是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發病機理複雜,目前尚未明確。而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黃聿領導,連同天津醫科大學及台灣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組成的團隊,經過約4年研究,發現YAP/TAZ於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炎症有密切關係。

受血液湍流激活 致血管發炎斑塊

黃聿解釋,動脈斑塊最容易於血管內彎曲、分叉、創傷部位及外科手術(如支架)造成的血流擾動區域形成;由於這些區域內流動的血液會形成湍流,湍流會令血管壁受損。是次研究發現,湍流增加YAP/TAZ活性,而一旦激活YAP/TAZ活性,便會產生炎症,甚至增加斑塊形成。

黃聿說:「YAP/TAZ可受血流方式的控制,從而降低血管內壁損傷,抑制斑塊形成」,換言之,只要抑制人體內YAP/TAZ兩種蛋白質活性,便可減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抑制血管炎症。黃聿亦比較了眾多臨床常用的治療降血脂或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結果發現他汀類藥物最有效。

他汀類藥最有效 抗癌藥效用待研

YAP/TAZ除了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係,早期研究亦曾提出YAP/TAZ有「癌基因」之稱,可控制細胞分裂;激活YAP/TAZ活性會令細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腫瘤。黃聿表示:「心血管治療藥物可能亦可用於治療腫瘤,反過來,抗癌藥物也有可能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因此,黃聿與團隊未來將循此方向繼續研究。

黃聿又提到,本月底團隊將對實驗老鼠進行進一步研究,「相信可以為運動鍛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提供新的理論解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