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廠商會日前舉行會董會晚宴,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擔任主講嘉賓,暢談當局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目標。廠商會會長李秀恒致歡迎辭時,盛讚環境局的努力及成績,認為本港空氣質素整體上不錯,笑謂自己除了有時被太太「照肺」外,不用另外再找醫生。
黃錦星指出,政府主要從發電燃料組合、綠色建築、環保交通及廢物管理四方面減碳,以應對氣候變化。香港的碳排放有近三分二來自發電,而建築物相關用電約佔九成,故此政府會趁與「兩電」管制計劃協議到期時,與「兩電」商討推動節能及潔淨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
但他強調,世上沒「免費午餐」,希望社會支持理解,「像我出席今次晚宴,雖然有餐免費飯,也要做演講呢﹗」
慨嘆生活廢物「未按量收費」
環境局會透過提升能源效益標籤要求,包括將更多產品納入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來達至節能減排,並已制定2015至2025年的「香港都市節能藍圖」,以2005年作為基年,於2025年之前達至將能源強度減少40%的目標。針對香港有約17%碳排放來自交通,政府提出淘汰舊柴油貨車、與鄰近區域商討成立「船舶排放控制區」等。
黃透露他自己喜用公務電動車:「充一次電已足夠兩三天使用。」認為電動車非常適合彈丸之地的香港。政府冀推動「轉廢為能」,慨嘆香港是少數沒有就生活廢物進行「按量收費」的先進城市,他認為收費可改變市民習慣,同時提高可回收物的市場價值,吸引回收商增加回收量,例如首階段「塑膠購物袋收費」政策落實後超級市場等的膠袋用量大減九成。
談到「綠色債券」,黃錦星認為綠色金融是「雙贏局面」,希望商界參與支持,既可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也可令政府或公營機構擁有更多資金,興建環保基建。
出席晚宴的還有廠商會副會長吳永嘉、楊志雄、吳清煥、史立德、戴澤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