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是高雅之書,學之者首當是真文人,並再應是高雅之士。」鄭州市文聯主席、書法家鍾海濤便是這樣一位章草書家--高古不高深、簡約不簡單、華麗不流利,如其章草之書,亦樸亦趣,自成一派。鍾海濤告訴記者,「章草是高古書體,尤其東漢章草面臨失傳之窘境,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為章草的振興做些有益探索。」■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與鍾海濤的採訪約了在他的「書屋」,有書、有茶、有留聲機,只要沒有工作、沒有會議的日子,鍾海濤便會躲在這裡,讀書、寫字。有一篇對鍾海濤的專訪曾如此描述他:一個在書法與詩歌間趕路的人。「趕路」稍顯倉促了些,儘管作為鄭州市文聯主席的他有很多行政性事物需要處理,但他一點都不為所累,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時間,為書法、為讀書、為創作留白沉澱。
鍾海濤首先是個文人,大學時期學歷史系,多年來對歷史、哲學、文學、美學、音樂也都比較感興趣,有不少詩歌創作。但他對於書法的熱愛卻從小就有。鍾海濤出生於登封一個偏僻的小鄉村,「60年代生人小時候都學過描紅,初中有個姓張的老師在縣裡面畫畫有名,於是就跟着他學畫畫。」鍾海濤回憶說,當時對書法、對畫畫比較癡迷,誰寫得好,誰畫得好就跑去學。
如果說小時候的癡迷為鍾海濤奠定了書法的基本功,那麼大學及工作之後對書法的研究則為他學習章草而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鍾海濤告訴記者,他現在家中的書法書籍,應該比鄭州每一家書店都多。《中國書法》從1981年創刊他便開始看。這本創刊號至今他都保存着。
獨鍾章草 傳承古老藝術符號
鍾海濤調入鄭州市文聯,又開始提筆練習書法,從隸書、漢隸、漢簡,直至魏碑、章草、唐楷等都有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傳統書法史的鏈條關係也有了基本了解。他對章草的偏愛也逐漸明晰凸顯。「畢竟不是專業書法家,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平時有些行政事務會比較忙。書法的書體太多了,我就在想,如何尋找一個突破口或結合點。最後就認準了章草。我對章草的審美是比較認可的,雖然不適讀性差,但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振興章草。」
章草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書體,起源於東漢,「章草」,關於這一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漢代皇帝在寫奏章時用隸書,但書寫速度慢,為了加快書寫速度,就在隸書的基礎上發明了章草,主要用於奏章,所以叫章草;另一種說法是漢章帝喜歡這種書體,在漢章帝時期創造了這種書體,所以說叫章草。章草通常說是隸書的快寫,叫章草。當時比較實用,當時的審美特點古樸、典雅、字字獨立,每個字中間都是牽絲連帶,所以從審美角度上來看,它還是古樸、高古的一種書體,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文人學士的鍾愛。「章草說是隸書的快寫,前段時間鄭州有個《夢回秦漢》展覽有秦漢簡牘,從馬家灣漢簡的字形看可以說是章草的雛形,比隸書要早一些,所以說章草源於隸書一說值得商榷。」
在鍾海濤看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應該片面強調其適讀性,而應多關注其藝術性。「章草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符號,理應傳承下去。」
選準這個突破口以後,在章草書體這方面用功比較多。臨了大量的法帖,包括用筆方法也是處於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鍾海濤還從北碑諸品上探漢隸,直至鐘鼎大篆。「我喜歡到一個地方看碑帖殘石。既開拓眼界也豐富學養。看字帖與實物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鍾海濤說,我個人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瓶頸。這個時候我就臨帖,臨帖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寫得特別像,而是汲取滋養為章草所用,隸書、篆書、金文,甚至河西簡牘等等。感覺創作會順手一些。如此反反覆覆,現在的作品與以前的作品相比,面目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自成面貌 高古不高深
章草產生於秦末漢初,歷史根基比較深厚,又久遠。加之它是一種特殊的字體,既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派生出的一種字體,亦是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規範的一種體段,由於以上兩個原因,章草彰顯出其它字體無可比擬的高古樸雅的風格。
鍾海濤用十五個字形容章草的藝術特點--「高古不高深、簡約不簡單、華麗不流利」。從2006年開始,鍾海濤的章草也逐漸有了個人面貌。他用大篆和隸書鍛造他的章草,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能迅速抓住人眼,他下筆果斷而不斤斤計較,整個作品感覺天真爛漫而有意趣,難能可貴的是作品沒有刻意安排的跡象。
章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第一筆起筆和最後一筆收筆的橫畫,常帶有隸書「蠶頭雁尾」的筆調,向右捺斜挑,但不是都有,就是有則不重複。通俗地說,就是有個「大尾巴」。但鍾海濤對「大尾巴」不過分強調,鍾海濤的作品線性平實堅挺,落筆輕快肯定,點畫簡約、凝重亦較含蓄,亦有隸書筆意,結字工整,法度森嚴,整篇觀之,氣息古樸溫厚,沉着痛快。
站在文化高度 進行章草創作
農曆三月三,四海拜軒轅。每一年的拜祖文都由內地頂級書法家謄寫在長卷上,並由來自海內外的優秀炎黃子孫將在長卷上加蓋自己的印章,表達對中華民族團結和諧、偉大祖國繁榮富強、華夏兒女吉祥幸福的深深祈願。2016年的拜祖文便是由鍾海濤謄寫的,是繼張海、宋華平、范曾等第十個謄寫拜祖文的書法家。
鍾海濤說為了謄寫拜祖文,他把自己關在「書屋」一整天,總共寫了三遍,每一遍都一氣呵成。最終的成卷在拜祖大典上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極大好評。
鍾海濤始終將章草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來傳承創新,除了傳統的詩歌、國學經典作品外,鍾海濤還嘗試將章草與傳統木版年畫相結合,根據每幅年畫的主題創作一首詩題跋上去。鍾海濤說這系列作品估計春節前會完成,並將赴澳洲進行展覽。
讓書法在百姓中生根發芽
鍾海濤一直致力於書法的普及與傳播。從2013年開始,鄭州市啟動「中國書法家駐萬家」文藝志願者服務活動,目前已經有60個書法家之家,而鄭州市的目標是建立100個書法家之家,讓書法真正在百姓中生根發芽。
鍾海濤介紹說,「書法家之家」將廣泛分佈在社區、鄉村、學校等地方,讓每個地方的書法愛好者都有機會得到書法家的面對面指導。鄭州市文聯還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科學的規章制度和教學計劃,並編寫《中國書法普及讀本》作為教材,為辦好「書法家之家」提供有力保障。